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自然地理现象,它不仅影响着全球气候模式,也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本文将从山脉走向、迎风坡与背风坡以及不同地形类型三个方面,深入探讨地形如何影响降水的形成与分布。
地形既能促进降水的形成,又能影响降水的分布。当暖湿不稳定气流在移行过程中,遇到山系的机械阻障时,会引起气流抬升,加强对流,从而容易生成云雨。高大地形对四周大范围降水分布有显著影响,例如青藏高原对亚洲降水分布的影响范围就非常广阔。此外,地形本身各部分的降水分布差异也十分悬殊。
山脉走向与降水
山脉走向对海洋水汽有阻挡作用和引导作用。如果山脉走向与海洋水汽来向垂直,就会阻挡水汽的进入,使大陆内侧降水明显减少。例如,北美大陆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南北纵列,与来自太平洋的湿润西风气流垂直,阻挡了西风的进入,导致降水主要集中在西部海岸,中东部地区则难以受到影响。
相比之下,欧洲西部地区的阿尔卑斯山脉东西走向,与西风气流来向一致,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的进入,因此降水分布较为广泛,海洋性特征明显。我国西北地区除了深居内陆外,也因为受到山岭的层层阻挡,海洋水汽难以进入,使其更加干旱。
迎风坡、背风坡与降水
海洋湿润气流在运行过程中,如果遇到山脉的阻挡,就会沿着迎风坡上升。在一定的高度上,气流冷却达到过饱和状态,出现凝结降雨,即地形雨。当气流越过山顶后,在下沉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饱和水汽含量不断降低,就会形成干热的天气,即雨影区。
山地降水一般比平地多,就是因为山地有促使气流上升的条件,而平地没有,降水较少。
地形类型与降水
不同的地形对气流的运行有不同的作用,因此降水的分布也不同。平原地形有利于海洋水汽的进入,带来丰富的水汽,降水的几率较大。例如,我国的东部平原地区、欧洲中部、美国中东部等地降水较多。
在山地,迎风坡在一定的高度上降水较多,背风坡较少。河谷地带由于地势低,温度高而降水少,如横断山区。盆地由于地形封闭,周围高山环绕,海洋水汽难以进入,降水也较少,如塔里木盆地。高原因为地势高,海洋水汽也难以爬上高原面形成降水,所以高原上的降水也不多,如东非高原、青藏高原、巴西高原等降水都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