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前9小时预警:一位煤矿小科员的未被重视的预警
唐山大地震前9小时预警:一位煤矿小科员的未被重视的预警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造成了24.2769万人死亡,16.4851万人重伤,4204名儿童成为孤儿。这场地震的震级达到里氏7.8级,震中烈度达到11度,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多亿元人民币。在地震发生前9小时,一位名叫马希融的煤矿小科员曾向领导发出预警,但遗憾的是,这一预警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在后来解密的文件中发现,其实唐山大地震发生前是有预兆的。当时一位名叫“马希融”的煤矿小科员,很早就预料到了地震的发生,甚至在地震发生前的9个小时,还特意给他的领导致电。
在张庆洲所著的《唐山警世录》一文中,曾记录了马希融与地震局专家那天的对话。
专家:如果按照你的意见,唐山不就在地震中毁了吗?
马希融:我是这个看法。
专家:如果真是大震,发生前将有很多小震。
马希融:如果先发生大震,后发生小震群呢?
专家:世界上还没有这样的震例。
马希融:那您看我们地震台呢?
专家:很好。以后我给你寄一些资料来,你好好学习学习吧。
地震前的“预测”
1976年,马希融是开滦马家沟矿地震台的一名工作人员,他毕业于北京煤炭工业学院,是当时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
1976年5月28日,马希融在监测中发现地电阻率值出现异常下降,这一现象持续了一个多月。他凭借专业知识,很快意识到这可能是地壳运动的前兆。
随后,他不仅密切关注数据变化,还观察地下水和动物的异常行为,并与其他地震台沟通确认。
7月6日,马希融正式向国家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和开滦矿务局地震办公室发出短期地震预报,并指出唐山可能即将发生强震。
7月14日,国家地震局派专家到达现场进行了仔细的勘察和检查,最后给出的结论是,信号干扰所致。由此,对于当时马希融的提议大家并未引起重视,甚至还出现了前文中马希融与专家的对话。
7月26日、27日,地电阻率再次急剧下降。
27日18时,也就是地震发生前的9个小时,马希融再次向开滦矿务局地震办公室打了个电话,并发出了“强震临震的预报”。当时他还特意提醒道,“这次地震比海城7.3级还要大,大地震随时可能发生。”
事实上,早在十几年前,1967年10月,时任地质部高层的李四光就指出过,滦县、迁安地区(属唐山地区),很难排除大地震的发生。为此,当时在唐山地区还特意组建了地震监测网,建设有40多个监测站。只是在检测了很长时间后都没有异常情况,于是大家都有所懈怠了。到了后来,监测站的负责人杨友宸也被调走了,只留下2个不懂技术的业务员。
当时对于马希融上报的关于地震的预测的报告,上级之所以没有重视,也是有原因的,具体有四方面:
1966年和1970年唐山曾发生了两次地震,地震规模和影响相对较小,这就导致了一些专家和学者认为唐山地区不可能再度发生大规模地震。
1976年5月,云南发生了一次7.4级地震。且云南正好位于我国地震高发的“川滇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