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眼的调节及调节训练
揭秘眼的调节及调节训练
眼睛的调节力是维持良好视力的关键生理功能。它通过睫状肌、晶状体和晶状体悬韧带的协同作用,使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远近不同的物体。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眼睛调节力的定义、生理机制、重要性以及调节不足和调节过度的情况。
什么是眼睛的调节力?
眼睛的调节力,简而言之,就是眼睛既能看清远处物体,又能看清近处物体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眼球内的多个组织协同工作来实现的,主要包括睫状肌、晶状体以及晶状体悬韧带。当眼睛注视远处时,睫状肌处于松弛状态,晶状体在晶状体悬韧带的牵拉下变得扁平,使得光线能够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而当眼睛注视近处物体时,睫状肌开始收缩,晶状体悬韧带放松,晶状体因其固有的弹性而变得更加凸起,增强了其屈光能力,使近处物体的影像也能清晰地落在视网膜上。
调节力的生理机制
调节力的实现主要依赖于晶状体的变形。晶状体是眼睛内部的一个重要结构,其主要功能是聚焦光线。当眼睛需要看清近处物体时,睫状肌的收缩导致晶状体悬韧带放松,晶状体因其弹性而变凸,屈光力增强,从而能够将近处物体的光线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相反,当眼睛注视远处时,睫状肌松弛,晶状体变平,屈光力减弱,以适应远距离的视觉需求。
此外,虹膜的收缩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眼睛的调节过程。虹膜是眼睛的彩色部分,中间有一个孔称为瞳孔。当光线强烈时,虹膜会自动收缩,使瞳孔变小,减少光线的进入;当光线暗淡时,虹膜放松,瞳孔变大,增加光线的进入。虽然这种调节是自动的且不受意识控制,但它对于保护视网膜免受强光伤害以及确保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获得清晰的视觉具有重要意义。
调节力的重要性
调节力对于维持良好的视力至关重要。调节力不足的孩子或成年人往往无法将物体的像准确地投射在视网膜上,而是在视网膜的后方,这种现象被称为成像滞后。大脑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会向视网膜发送刺激信号,促使眼球轴向延长,进而引发近视。此外,调节力的下降还可能导致视疲劳、阅读困难以及视力下降等问题,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人眼在产生调节时的能力是不一致的,标准情况下,在看33cm距离物体时,物体清晰的像刚好在视网膜上所需要的的调节是3D,如果晶状体刚好产生3D的调节,调节属于正常。
调节不足和调节过度反应的是眼睛调节功能的强弱。
调节不足
简单理解,就是眼睛调节的功能不够,“使不上劲”。物体距离不变,调节需求仍是3D,但眼睛调节能力不够,只产生了2D调节,导致清晰的点位于视网膜后,看近距离的物体就会变模糊。近视眼调节需求比正视眼低,例如-1.00D近视,看33cm距离物体时所需要的调节力为3-1=2D调节,眼对调节的需求降低了,久而久之,也会导致调节功能下降。调节不足与调节滞后有很大的关联性,都可以在视网膜上形成远视性离焦,使眼球向后延长,导致近视形成或度数增加。
调节过度
眼科医生 程安顺
物体距离不变,调节需求仍是3D,但眼睛“用力过猛”,晶状体产生了4D调节,则使清晰的像落在视网膜前,视网膜上仍是模糊的像,称为调节过度。假性近视与调节过度关系紧密,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导致晶状体处于紧张状态不能放松下来,需要通过药物、视功能训练、下加光眼镜进行治疗。
“假性近视”指的是调节性近视,就是由于调节过度导致的,而严重的调节过度就是调节痉挛,导致视物模糊、视疲劳,临床中此类情况并不少见,针对这类情况,需要做视功能检查、睫状肌麻痹验光检查后,再制定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调节不足和调节过度都可以导致青少年近视度数增长快,对大多数儿童青少年来说,一般每学期需要到医院进行一次详细的检查评估,密切关注屈光度数的变化及视功能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