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三代人集体回忆,国产手机绝代双骄,为何消失不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三代人集体回忆,国产手机绝代双骄,为何消失不见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EDJQ8DJ055691FF.html

在国产手机品牌快速崛起的今天,你是否还记得那些曾经陪伴我们青春的老品牌?波导、夏新,这两个曾经的国产手机巨头,如今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本文将带你回顾这两个品牌从辉煌到衰落的历程,探寻它们消失背后的故事。

波导:从寻呼机到"手机中的战斗机"

20多年前的李玟红遍全国,除了歌舞唱跳之外,也带火了新生的波导手机。

据说当时为了请来李玟做代言,波导手机不仅花了 4000 万元,还押注拍了一支李玟驾驶战斗机的广告。

随着李玟的广告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原本籍籍无名的波导手机一夜走红。2000年,波导销售移动电话70万台,首次夺得国产品牌移动电话销量第一名。

除了摩托罗拉和诺基亚这样的洋品牌,中国人终于用上国产手机,这时距离波导手机正式成立才过去了两年时间。

很多人应该对波导手机的广告语——手机中的战斗机印象非常深刻,其实这背后是有个挺无奈的事情。

1992年波导在宁波成立,一开始是做寻呼机,也是为了跟摩托罗拉抢生意,趁摩托没有重视中国市场,波导寻呼机起初还有些起色。

但当摩托罗拉解决了产能问题重新杀回来时,波导却因为质量问题被大量退货,眼看就要关门大吉。

在这个节骨眼,波导拉来了香港合作伙伴,终于解决了资金和产品设计问题,3年后波导成功拿下了国内20%的寻呼机市场份额。

这本是值得庆贺的事情,可波导的创始人徐立华却注意到,在日韩和港台,寻呼机已经被手机打得落花流水,而大陆势必也会步这样的后尘。

做手机一要资金,二要技术,波导想要转型并没有那么简单。但徐立华却是瞌睡有人递枕头,好事接连找上门来。

1998 年 9 月,波导与国企宁波电子信息集团成了合资公司,波导摇身一变从一家民营企业转变为国资控股企业,钱的问题迎刃而解。

接着法国的萨基姆公司主动找上门,别看这个萨基姆公司名声不大,公司也是全球 500 强、世界第六大手机制造商,早就对中国市场垂涎已久。

但在摩托罗拉、诺基亚的围追堵截下,萨基姆决定转换思路,主动提供技术,由波导生产手机。

因为前几年干寻呼机吃过质量技术的大亏,所以徐立华等人还反复考察了萨基姆的技术储备。

一调查发现,萨基姆竟然是法国幻影战斗机的通信设备提供商,通信技术杠杠的。

于是,在没有正式拿到生产证之前,徐立华就决定跟萨基姆合作,从签合作协议到建成手机线才花了半年时间。

紧接着,工厂一边无照生产,一边铺开全国销售网络就。等到1999年9月15日,波导正式拿到移动电话生产许可证时,第一批2万部手机已经冲向了广阔的市场。

2000年7月波导更成功上市,募集资金 6.4 亿元,而属于波导的辉煌即将到来。

自称“手机中的战斗机”的波导,加上李玟广告的光环,销量就跟芝麻开花一样,年年攀升。从2000年到2005年,波导更实现了国产手机销量六连冠。

多少刚参加工作的70后和80后,把人生的第一部手机都献给了波导。

夏新:从VCD到"会跳舞的手机"

中国加入WTO之后,除了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品牌抢夺市场之外,像波导这样的国产品牌,也在巨头们暂时覆盖不到的市场上站住了脚。

看着手机这块大蛋糕,很多人都想凑上来。除了波导之外,第一款给国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手机要属2003年的夏新A8了。

原本做VCD的厦门夏新,因为业绩的大幅跳水,在2000年正式进军手机市场,年仅35岁的李晓忠出任夏新电子总裁。

尽管当时业内并不看好夏新能做好手机,但技术男李晓忠却蹚出了一条路。

当时请赵薇代言夏新手机,就主打手机双卡双待功能,这在当时算是一个非常创新的技术了。命运的齿轮由此开始转动

夏新手机产品上市第一年,就进入国产手机四强,取得销量200万部的佳绩。

2002年韩日世界杯年,一家主动找到门的韩国手机设计公司,给夏新拿出了一套全新的设计方案。

李晓忠拍板后,夏新推出了当时非常罕见的双屏设计手机A8。这款手机不仅有着超薄翻盖的新颖设计,还自带领先的16和弦音,号称“会跳舞的手机”。

再加上在中央一套《新闻联播》之后《天气预报》之前的5秒广告,A8直接成了爆款。

当时国外手机已经开始进入彩屏,而夏新A8作为非彩屏手机,售价甚至超过外国品牌彩屏手机。

在当时人均月薪不足千元的情况下,一部夏新A8手机的售价却高达3800元,一度市场上还供不应求。

有多少刚参加工作的80后,为了买一部A8,竟然攒了大半年的工资。

上市公司夏新也从2001年的巨亏7824万元,变成2002年的净利6亿多,夏新一跃成为成为当年中国A股最赚钱的公司。

李晓忠也以“一款手机救活一家企业”的神话,荣获2003中国信息产业十大经济人物。

2005年,夏新品牌估值也一度高达70.62亿元,李晓忠还邀请当时爆火的超女冠军李宇春代言新一代产品。

可夏新冲高回落的势头却挡不住了,先是2004年手机销售收入同比下降了33%,接着是2005年更是出现6.58亿元的巨亏。

3年时间不到就落到这般田地,外界一度都看不懂夏新了。

根源出在夏新的多元化上。 2003年夏新进军笔记本电脑产业,在与AMD的合作中,夏新掌握笔记本电脑设计研发与生产的全过程。

之后夏新踢掉AMD,转头跟英特尔合作,也以最快的速度推出最新的笔记本电脑产品。

2005年原本没有什么特别的大事发生,但却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个人口出生高峰的大学生进入大学的时间。

教育的市场化改革,不仅催生了海量的学生,也带来了手机和电脑的海量生意。

夏新的双管齐下在战略上并没有错,若干年后,华为和小米同样是这样做的。

虽然质量以及用户体验方面的反应还都不错,但是就在最后一个市场关口上,夏新却迟迟不能取得突破,这就导致夏新笔记本电脑始终不能进入IT的主渠道。

随着笔记本电脑市场竞争加剧,投入了大笔研发资金之后的夏新笔记本电脑,却没能带来预期中的回报,亏损便成了最终的结果。

2006年,尽管李晓忠将手机业务定位为“绝对主业”,但他一方面没有放弃笔记本代工业务,另一方面又看好了液晶电视的前景。

作为新进入者,夏新此前并没有液晶电视的基础,再加上又是集成组装为主的手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的较低毛利率面前,利润肯定没有什么好的表现。

到了2008年底,夏新电子已严重资不抵债,账面资产16亿元,负债高达29亿元。最后李晓忠也只能“辞职”来承担巨亏的责任。

放在10年后的2018年,像小米和华为,同样是进军电视,同样是硬件不挣钱,但却可以从增值内容上获得收益。

只能说,李晓忠的没有生逢其时。

衰落:从绝代双骄到退出历史舞台

2008年的波导也高光不再,同样亏损了 1.67 亿元。

就在2年前的2006年,波导和夏新还被称为国产手机的绝代双骄,两家联手拿下了国内手机市场70%的份额。

危机往往在高光的时候就被埋下了。

2006年,中国台湾联发科(MTK)提供了“交钥匙“式的手机芯片方案,大幅降低了手机设计门槛,不仅国内的手机厂商大量采用,由此催生的山寨机,在功能上和价格上对国产手机带来了巨大冲击。

特别是从一开始就拒绝联发科的波导和夏新。

再加上手机牌照制放开后,诸如像金立这样的新手机品牌也开始涌现。

而诺基亚和摩托罗拉这样的国际大牌也加深了对三四线城市的销售布局密度,几百台一部的摩托和诺基亚手机,大幅挤压了波导等国产手机品牌的生存空间。

此时的波导对于手机业务也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徐立华开始进军造车,这一点也并不奇怪,毕竟有比亚迪和吉利跨界造车的成功案例在前,中国作为汽车消费大国的潜力也是趋势。

一心造车的波导除了跟湖南长丰汽车合作推出自主品牌轿车,还创建了名为宁波神马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主营特种工具车。

但长丰集团很快甩开了波导,自己一个人干了。大手笔投资造车却颗粒无收,波导先是在2007年爆亏5.94 亿,在2008年继续亏损1.67亿。

2008 年全球深陷金融危机泥潭,手机市场却风云变幻。

苹果推出了 iPhone 3G,HTC 推出第一款装有安卓系统的G1手机迎战,两大智能机阵营初现端倪。

此时的国内手机市场,正处在3G手机应用大范围普及的时代,“中华酷联“在运营商的海量补贴下,开始全面崛起。

到了2010年,在欧洲战功卓著的余承东被任正非叫回国内重新开始做华为手机。

2012年初,余承东先是砍掉了大量运营贴牌手机和功能机,用壮士断腕的方式表明了华为做手机的决心,接着推出了华为Ascend手机品牌,并发布了首款产品P1。而雷军则在2011年8月发布了小米1手机。

中国手机由此正式进入了智能机时代,一时间群雄并起,百家争鸣。

从2008年之后经历了一连串的重组和收购,夏新手机也转型智能手机,甚至还跟360联合推出了特供机,但很快就再也没有了声音。

2014年,当小米夺得中国手机冠军宝座时,华为Mate7也凭借着金属机身、六寸大屏、大电池长续航、指纹识别,让很多商务人士纷纷弃苹果、三星转投华为。

而这个时候的波导已经逐渐放弃了智能手机的研发,转而主攻手机主板的研发生产。到了2022年,波导的车载中控板业务已经成为了第一大业务。

波导手机依然在,只是再不复当年,手机中的战斗机,再也飞不出2005年的光彩。

曾经的绝代双骄,就这样成为别人的背景板,想想还挺不是滋味,至于原因吗,相信你也有自己的答案。

而华为和小米都是从手机到电脑,从电脑到电视,从电视到电车,它们的新绝代双骄故事,仍然还在继续。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