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一“碗”情深深几许:温州苍南碗窑古村的文化传承与文旅复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一“碗”情深深几许:温州苍南碗窑古村的文化传承与文旅复兴

引用
1
来源
1.
https://news.66wz.com/system/2024/08/19/105649466.shtml

近日,位于温州苍南桥墩的碗窑古村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访客——来自各地的大学生。他们在这里亲身体验了制瓷工艺,见证了泥土如何在匠人的手中幻化成精美的瓷器,聆听了瓷器发出的美妙“瓷音”。通过这次暑期社会实践,他们不仅震惊于瓷器的精美,更深切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活力。

碗窑村,一个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古村落,由夏、施和巫三姓先民开创,以烧制瓷器而闻名。历经600多年沧桑,这座古村至今仍完整保留着以手工业工场为中心的古老风貌,宛如一座活态历史博物馆,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探寻其文化芳容。


碗窑古村落远景

古村风貌与制瓷工艺

碗窑村的布局遵循中国古代传统的“枕山、环水、面屏”理念,整个村落依山坡逐级而筑,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村内小溪穿流而过,不仅为村民提供了生活用水,其水流冲力还带动水碓磨瓷土,制成碗、盆、壶、罐等器物的坯胎。晾干后的坯胎被装入龙窑烧制,形成独特的“山·水·村”聚落格局。


碗窑三折瀑

在鼎盛时期,碗窑村拥有40多个水碓和18条龙窑,村中男子昼夜不息地为龙窑加柴添火,观察窑温变化;女子则在碗具上绘制如意草或宝相花图案,将平平无奇的泥巴化作温润可人的瓷器。由于手工出品慢而需求旺盛,商人们常驻于此,使得村里客商云集,旅馆饭店林立,夜夜笙歌。

衰落与复兴

然而,上世纪70年代初,随着工厂改制和市场变化,碗窑村的制瓷业逐渐衰落。为了适应市场,工厂开始转向生产电子陶瓷材料,但由于销售不佳、成本上涨等原因,最终被迫停产。

幸运的是,这份文化遗产并未就此消逝。许多从碗窑走出去的人士,心系家乡,纷纷回乡参与古村的保护与建设。他们重修古民居、古龙窑、古戏台,建起碗窑博物馆和书屋。博物馆由朱氏古宅改建而成,展示了明初至清朝各时期的民间陶瓷,包括大圈碗、点心碗、酒壶、花瓶等,以及制陶工具如马头椅、车盘等,生动再现了“碗窑的变迁”与“碗窑的工艺”。


碗窑博物馆

作为温州市非遗传承人,余振镘老人已与瓷碗结缘半个世纪,是村里唯一从未中断制碗技艺的手工艺人。他不仅坚守传统技艺,还吸引了一批批游客前来体验烧窑过程,感受制瓷文化的魅力。

此外,玉苍山深处奔腾而下的三折瀑也为古村增色不少。雨季时,瀑布水量充沛,如银河落九天;夏季则如洁白绸缎,从岸顶垂落,构成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


碗窑“三折瀑”

未来展望

如今的碗窑村已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民族民间建筑魅力名村”“首批中国传统村落”等多项荣誉。为了重现昔日辉煌,碗窑村正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 提升文旅融合发展的科学性:借鉴北京、上海等地经验,建立文旅融合发展工作协调机制,科学规划闲置建筑用地,培育特色文旅项目。
  • 提升文旅融合发展的多样性:以乡贤文化为基础,结合自然景观和民宿发展,打造烧陶体验等特色文旅产品,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
  • 提升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性:运用大数据、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出云展览、网络直播等创新服务,开发新的消费场景和领域。


碗窑“龙窑”


碗窑远景

在这片浙江南大门的“璞玉”之上,碗窑人用默默不言的厚重历史文化,让游客饱含深情、爱得深沉。天青色等烟雨,我们在碗窑古村等你。

本文原文来自温州宣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