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探索AI人才培养新范式 推进人工智能产学研深度融合
校企合作探索AI人才培养新范式 推进人工智能产学研深度融合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近日,深圳大学与软牛科技集团成立人工智能技术联合创新中心,开启了校企合作的新篇章。
近年来,人工智能成为多个企业紧锣密鼓布局的领域,同时校企合作也四处开花。4月18日深大—软牛人工智能技术联合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在深圳大学启幕,正式开启了软牛科技集团与深圳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度合作新篇章。
据悉,双方将携手推进“AI+”战略,致力于将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以实现产学研的紧密融合和创新发展。
仪式上,深圳大学副校长周辉指出科学研究对于高校发展的重要性,鼓励老师们持续开展基础科学研究与探索,并希望创新中心能够促进源头创新,推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为学校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软牛科技集团总裁李盛在致辞时表示,此次与深圳大学共建人工智能技术联合创新中心,标志着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时刻。软牛科技集团作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和丰富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经验。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利用深圳大学在人工智能前沿领域的科研优势,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培养复合型人工智能人才,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未来5年,公司将在人工智能大模型、多模态生成、视频AI创意等前沿领域加大投入,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实体经济,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先后出台《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提出举全市之力打造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据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介绍,2023年广东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预计超1700亿元,同比增长约18%。企业数量方面,在目前全国96家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中,广东为19家,占比19.79%,低于北京的50家(占比41.67%),与上海的19家数量相同,并列排名第二。投融资方面,2023年广东省人工智能领域事件为105件,投资金额为119.49亿元,低于北京的238.98亿元和上海的242.92亿元,排名第三。
深圳是广东人工智能最活跃的城市。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崟表示,深圳大学与软牛科技集团的紧密合作,正是对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积极响应,这一合作不仅促进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也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宝安区工业和信息化局一级调研员王大勇在致辞时表示,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宝安区作为产业大区,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软牛科技集团作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技术实力雄厚。他对此次校企合作给出了高度评价,表示政府将全力支持创新中心建设,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新兴产业集群落地应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