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折腾"的"土豆夫妇":三十余年创业路,从体校老师到炸土豆小店老板
爱"折腾"的"土豆夫妇":三十余年创业路,从体校老师到炸土豆小店老板
在贵阳市曹状元街上,有一对被称为"土豆夫妇"的店主刘金鑫夫妇。他们从体校老师到摆地摊、开商场,再到如今经营炸土豆小店,用三十余年的奋斗历程诠释了什么是永不言弃。
小店的店主叫刘金鑫,今年49岁了,阅尽千帆的他,如今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把一包包土豆片卖完。上午十点,他们的炸土豆小店还没营业多久,门口就已经站满了游客。夫妻俩一个忙着招呼客人,一个不停地翻转土豆片,多年的配合,让这对夫妻在岁月的洗礼中更加默契。
店主刘金鑫表示,现在生活好了,跟家人在一起,会感觉到无限的充实,每天实实在在地把手上的事情做完就很开心。
大概是因为每天忙碌,已经很久没有停下来,回想来时的路,触动了刘金鑫记忆的弦,说着说着他就热泪盈眶。
店主刘金鑫回忆道,自己以前在体校当老师,因为工资收入很低,所以就放弃了,然后开始摆地摊,慢慢创业,经历过很多次失败。那时没本钱,容易受人歧视。几十年来,包括卖废铜烂铁,他们都做过,到今天能够稳定下来,政府对他们的帮扶很大,他心中非常感激。现在生活好了,遇到扫地的大妈,他们会送一些吃的给她们,因为大家都很辛苦,他们也是这样子过来的,会更加珍惜如今的美好日子。
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替别人撑把伞,刘金鑫就是这样的。日子如车轮滚滚向前,他的内心深处依然记得那被留在原地的一道道车辙。
店主刘金鑫:第一次创业的时候,因为没有文化,也没有什么专业技能,所以我们就选择在市西路卖一些日用品。
做买卖,刘金鑫选择了一步一个脚印前进,在他的努力下,生活也慢慢变得有滋有味,六年的时间,他的小摊就已经升级为了店面。
店主刘金鑫:市西路基本上就是我们这群人带起来的,很早的时候,市西路就有我们的身影了。
刘金鑫的勤恳让他迎来了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店主刘金鑫:从门面到商场,我们租过七八百平方米的店铺,最辉煌的时候,员工都有两三百人。可世事多变故,我们的生意起起落落,最后亏损了。
吃了没文化的亏,多年的积蓄在一瞬间打了水漂,很难想象,刘金鑫的那段时光是如何度过的。但是,磨难总是让人成长,他并没有因此被打败,反而越挫越勇。
店主刘金鑫:我回去就看书学习,巩固自己管理、销售、交流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我知道,改变就还有机会。我有信心,能够站起来。
改变,就一定还有机会,这是刘金鑫的座右铭,他一边改变,一边带着缝缝补补的心,继续折腾闯荡。
店主刘金鑫:商场亏钱后,我休息了半年多。听说收废铜烂铁,行情不错,我们就跟着去做废铜烂铁的生意。可惜遇人不淑,被人把口袋里所有的钱都骗走了。父母成为了我困难时候的后盾,妻子、孩子跟着我,因为没钱,带着他们出门,我都不敢买东西。
刘金鑫的人生有过高光,也有过窘迫,但不管结果怎么样,都没有影响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他故事中,有为人夫,为人父的担当,更有重头再来的勇气和魄力。
店主刘金鑫:回想下来,这些经历是帮助我成长的,不管做生意还是做人,我们是凭着良心,实实在在做。努力会有回报,老天终将见证我们的成绩,大家都会越来越好的。
“实实在在地去努力,总会有回报的”,奔着这个信念,刘金鑫再次出发了。
店主刘金鑫:因为父母做土豆片非常好,所以我们又重新把它给捡起了,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学习,每天凌晨五点就开始做准备工作。刚开始,大家不认识我们,不知道东西好不好吃,所以我们会先送给隔壁邻居吃,慢慢琢磨顾客的口味,大概一个月不到,就从几十百把块钱慢慢做起来了。
每天加工完成后,刘金鑫会立马和妻子打开门做生意,当下,正值贵阳的旅游旺季,他们也更加忙碌了。
店主刘金鑫:忙的时候,基本上吃不上饭,有时就吃点土豆片垫下。
店主易夕萍:我和我老公结婚有30多年了,感情很好,很幸福。在困难的时候,我们都是彼此鼓励,咬牙坚持的。现在做这个小生意,生活慢慢充实,小孩也长大上班了。
一辈子的生活也许就是柴米油盐的平淡,是一个人的苦旅,是挫折坎坷的洗礼,但也是心手相携的温馨,是不惧失败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