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全面重估中国资产 南向资金大举买入港股科技股
外资全面重估中国资产 南向资金大举买入港股科技股
近期,外资对中国资产的重估引发市场关注。美国银行最新发布的全球基金经理月度调查显示,受DeepSeek等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崛起的带动,买入中国股票(尤其是科技股)的理由正在改善,这或将吸引长期投资者回归。
外资对中国资产重估
美国银行在最新发布的全球基金经理月度调查中指出,受DeepSeek崛起等利好因素的带动,买入中国股票(尤其是科技股)的理由正在改善,或许足以吸引长期投资者回归。美银认为,对中国股票的看法正在从“可交易”转变为“可投资”,这将是心态和资金流向的重大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基金对中国香港股市的信心大幅提高,甚至已达到了与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相同的水平。美银分析师在报告中写道:“我们采访过的许多投资者在去年仍将中国视为一个‘交易市场’——快钱来来往往,追逐交易性反弹,而全球长期资本仍不相信且很少参与其中。但令人鼓舞的是,我们现在认为中国的基本投资理论一直在改善。”
美银还特别提到了股息上升和保险公司投资流动等较长期有利因素。有华尔街分析人士指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是所谓的“十大”中国科技股,甚至认为它们可以作为美国“科技七巨头”的替代品。
南向资金大举买入港股科技股
与此同时,中国内地资金也正在大举买入港股科技股。据Wind数据,2月18日,南向资金净买入港股金额达224.23亿港元。这一数字是自2021年初以来的最大单日购买量。个股方面,多只港股2月18日被南向资金大幅净买入,其中,阿里巴巴净买入额为33.91亿港元;小米集团被净买入6亿港元;腾讯控股被净买入5.07亿港元;中国移动被净买入3.89亿港元。
拉长周期来看,截至2月18日,南向资金年内累计净买入港股金额达到1853.85亿港元。随着大量资金涌入中国香港股市,A股与H股之间的溢价率已降至约34%。
高盛策略师在最新的报告中写道,DeepSeek以及其他中国人工智能模型的出现,已经改变了中国科技的叙事。增长前景的改善以及可能的信心提振,将会提升中国股票的公允价值15%—20%,并可能带来超过2000亿美元的投资组合资金流入。
全球投资者转向股票市场
美银的调查还显示,全球股票已成为最受投资者欢迎的资产类别,投资者表现出15年来最强烈的“冒险”意愿。调查显示,基金经理的现金水平已降至20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3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预计全球股票将成为2025年表现最佳的资产;另有1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持有债券的仓位不足。
Hartnett在报告中表示,投资者现在是“多仓股票,空仓其他一切”,这种看涨情绪受到今年经济强劲增长和美国利率下降的预期支撑。由于对人工智能的乐观情绪以及美国经济衰退已避免的迹象,全球股市自2022年底的低点以来已上涨超过60%。
美银指出,这一上涨主要由美国科技股带动,随着投资者转向欧洲股市,对所谓的美国例外论(投资者主要押注美国金融市场)的信心也动摇了。调查显示,投资者普遍预计,欧洲斯托克50指数2025年的表现将超过美国科技股占比较大的纳斯达克100指数。具体而言,有22%的受访者认为,欧洲斯托克50指数将成为2025年的“表现最佳”。
此外,总体投资者看涨情绪(衡量现金水平、股票配置和全球增长预期)从6.1升至6.4,但仍低于2024年12月的“泡沫”水平。最后,调查还显示,全球经济衰退预期降至三年来最低,约77%的基金经理预计美联储将在2025年继续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