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附属中学:百年名校的教育传承与创新
四川大学附属中学:百年名校的教育传承与创新
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成都十二中)成立于1908年,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名校。学校秉承"有教无类,作育英才"的校训,以"全育·双责"为核心理念,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长于研究的人才。作为四川大学的附属中学,川大附中充分汲取川大文化基因,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特色和办学模式。
历史沿革:百年名校的辉煌历程
川大附中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08年成立的四川省城高等学堂附设中学堂。在百年的历史变迁中,学校几经更名,从四川省城高等学堂分设中学堂到成都市第十二中学,再到2003年加挂"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校牌,每一次更名都见证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20世纪90年代的学校校门
核心理念与培养目标
- 核心理念:全育·双责
- 培养目标:全面发展,长于研究
- 校训:有教无类,作育英才
- 校风:除了奋斗,别无选择
- 教风:潜心研究,仁心育人
- 学风:悉心研习,静心成才
人文荟萃:校友星光熠熠
川大附中培养了众多杰出校友,包括无产阶级革命家杨尚昆、文学家郭沫若、教育家吴玉章等。这些杰出校友不仅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也为学校赢得了广泛的声誉。
川大附中校史馆
特色教育:五育并举的研究性课程体系
川大附中以"培养—研究型"大学附中特色为引领,构建了"五育并举的研究性课程体系"。学校以核心问题教学范式为指导,开发了一系列研究性学科课程,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特色。
首届"IDEAS课程节"优质课程评比决赛
德育实践:体验式德育课程
学校将德育活动课程化,要求与学科课程一样有明确的目标和体验性目标。通过亲身经历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修德养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艺术体育:身心合一的教育理念
川大附中以崇善尚美、健康第一、身心合一为艺术体育工作的追求,将核心问题教学思想贯穿艺术体育教育全过程,突出以身心素养发展为引导,使学生在艺术体育学习、活动中,深度体验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知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之间的关联,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身心合一的发展目标。学校是全国十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
劳动教育:出力流汗,手脑并用
学校开发实施五育并举的体系化研究性劳动课程,围绕农业生产劳动,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资源,打造"三空间·六领域"劳动教育基地,形成"出力流汗 手脑并用 课程育人"的学校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开辟校内农田3900㎡,开发70余个研究性空间场域,百余项创新性研究成果等研究性课程资源,积淀成作育时代英才的沃土。
心理教育:阳光幸福的成长环境
学校致力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自尊、自信,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个性心理品质,明确提出将形成"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追求幸福生活的态度"作为结果性目标。学校成立了首个四川省中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是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全国首批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心理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
国际教育:开放多元的国际视野
川大附中开发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有效开阔了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学校是全国11所中法教育部共同认证的"法文课程班"项目学校,是省教育厅批准的"中美高中AP课程"项目学校,多名毕业生获得了世界前100大学录取。
空天人才培养:为国防事业输送人才
2015年,经教育部、公安部、解放军原总政治部在全国优质高中严格遴选,川大附中成为全国16所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之一。学校以培养"目标意志的楷模、纪律常规的标杆、成绩提升的榜样、身心和谐的样本、家国情怀的载体"为育人目标,整合军地优质资源,为军队培育输送热爱空天、矢志飞行、素质全面的优秀飞行学员。
"英才计划":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2013年,中国科协和教育部联合启动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英才计划"。川大附中有57名学生进入培养计划,入选人数位居全省前列。2020年,川大附中作为全国唯一的中学代表,全国做经验分享,并获得2019年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英才计划)优秀组织实施单位。2023年,川大附中被中国科协、教育部评为"中学生英才计划"十周年优秀学校。
来自川大附中的2022优秀"英才"学员代表在2023年四川省"英才计划"师生见面会上分享心得体会
2023年四川省"英才计划"师生见面会在川大附中举行
"川大附中•川大班":拔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
2024年,川大附中与四川大学联合设立"川大附中•川大班",积极探索和构建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深入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优化基础学科教育体系。采用大高贯通、联合培养模式,在课程、师资、资源和学生发展等方面,由川大附中与四川大学协同管理,协调安排相应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川大学与川大附中签署《拔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协议》
校长访谈:百年名校的传承与发展
访谈对象: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成都市第十二中学)副校长 张谦
问:您认为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成都十二中)发展百年久盛不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一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川大附中自成立起就孕育了强大的红色基因,许多任校长都是革命志士,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将红色基因以红色精神的形式进行传承,营造崇尚爱国的校园氛围,培养学生厚植爱国情怀,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深厚的文化传承。川大附中始建于1908年,与四川大学血脉相连、精神相通、发展相融,两校在课程共建、教学共研、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展开了深入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川大附中不断汲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问:您认为一所百年名校如何在教育中提高学生文化传承意识?
答:第一是坚持文化引领。川大附中厚植传承百年的红色文化和与时俱进的研究文化,将学校的悠久历史、优良校风等内容系统地融入到开发和实施五育并举的研究性课程体系中,培养理想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是坚持常规保障。在常规教学中融入文化传承的内容,强化教学常规、行为常规、管理常规等,整合教育资源、建立评价体系。
第三是坚持质量提升。体现在坚持用研究性课程、研究性教师培养研究性学生,学生全面发展、长于研究,研究素养不断提升,学校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双新示范效果凸显。
问:请您简单谈下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成都十二中)在推动文化传承方面有哪些举措?取得了什么实效?
答:第一是打造研究型教师团队,构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抓手。鼓励教师在课程中开展研究,向学生传递研究方法,帮助学生构建高阶思维,积淀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第二是开设特色课程节,打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实践冲动,进而积淀研究素养,产出对学校、社会有积极作用的研究性成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来源:成都方志
注:本文原文来自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