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景天是什么?营养师一次告诉你,红景天四大功效、挑选重点与食用须知
红景天是什么?营养师一次告诉你,红景天四大功效、挑选重点与食用须知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常常感到精力不足,容易疲劳。除了补充B族维生素和咖啡因,红景天作为一种适应原类营养素,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以帮助身体应对持续压力,达到白天有精神、晚上能入睡的良性循环。
红景天是什么?
红景天又名西藏人参、仙赐草,据传清朝康熙皇帝曾使用,发现可使军队精神旺盛、消除军旅疲乏,故赐名仙赐草。它是一种景天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成熟的红景天根需要成长3~5年,主要生长在海拔2000-5600米的高原冻土地带。全世界共有200多种红景天,其中以玫瑰红景天(Rhodiola rosea)和大花红景天(Rhodiola crenulata)较为常用。
红景天在饮食和医药上的应用已有千年历史,中医学、藏医学以及北欧等国家均有记载。近代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苏联为克服太空人在宇宙中工作所造成的持续高压的生理状态积极投入研究。研究发现红景天具有适应原功能,能协助身体适应持续高压力环境,避免长期高压带来的紧张、烦躁、疲倦等问题。
红景天的营养成分
红景天经研究分析可分离出140种以上成分,包括氨基酸、矿物质(如钙、铁、钼)、苯丙素类、苯乙醇类、类黄酮、单萜类、三萜类、酚酸等。其中主要的活性成分是苯丙素类的红景天苷(salidroside)与苯乙醇类的肉桂醇苷(rosavins)。玫瑰红景天萃取物通常含有3%的肉桂醇苷与1%的红景天苷,是大部分红景天研究采用的标准规格。
红景天的功效有哪些?四大功效一次看
红景天的功效与其生长环境密切相关。由于生长在昼夜温差大、强紫外线照射且普通植物难以生存的高原冻土地区,红景天产生了许多适应环境的植化素,这些植化素经研究发现能帮助人体对抗高压环境、平衡生活。总体来说,红景天的功效包括:
精神充沛:红景天可以改善身体对压力的应对能力,减少因压力引起的疲劳感,包括心理压力和体力疲倦,使人精神自然充沛。
增强体能:红景天对于提高体能表现和耐力有积极影响,尤其是在运动员中,它可以帮助提高运动表现和缩短恢复时间。
提升专注、思虑清晰:红景天有助于提高注意力、专注力和记忆力,对于需要长时间精神集中的工作或学习情况非常有益。
健康维持:红景天是本草中记载的上品药材,可作为保养之用,久食轻身益气,适合长期的健康维持。
珍稀“红景天”谁适合补充?建议补充红景天的四大族群
了解了红景天的功效后,我们发现红景天适合以下几类人群补充:
经常交际应酬者:红景天能增强身体对心理和生理压力的抵抗力,有助于维持情绪稳定,特别适合需要频繁社交和应对各种社交场合压力的人。
需增强活力者:红景天含有独特的红景天苷与肉桂醇苷等成分,可以使人感觉更有活力,特别是在面对长时间工作或其他需要高度耐力的活动时。
需增强运动耐力及续航力者:红景天可以增强体能和耐力,帮助提高运动表现和加速恢复,特别适合运动员或从事体力劳动的人。
即将前往高山者:红景天具有抗压力的特性,可以帮助身体适应高海拔环境,减轻身体沉重感。
哪些人不适合吃红景天?
红景天是一个有千年应用经验的草本植物,《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药,安全性很高,但以下情况的人群不建议自行食用,应先咨询医疗专业人员:
- 自身免疫疾病或服用免疫抑制药物者。
- 怀孕或哺乳期,目前针对这两类人群的安全性研究较少,建议咨询医疗专业人员后再决定是否食用。
红景天怎么挑?挑选到高品质红景天的三大重点
在了解红景天后,要挑选一个优质的红景天保健品应该注意以下条件:
是否逐批检验:红景天的成熟期需要3
5年,依据生长地区的气候状况不同也会有差异,为了确保食用的是真的且有效足量的红景天,最好能具有以下的检验资料:指标成分、品种鉴定、农药、重金属、塑化剂、微生物等。由于红景天的珍稀稀少,再加上平均种植35年才能成熟,曾发生过冒充红景天萃取物的事件。是否足量:红景天的建议食用量为成人每日100~600毫克,依据不同厂商制造的原料与使用情形有不同,消费者可以简单地看看产品外盒是否有原厂授权商标,一般有授权商标的產品代表有足量添加。
是否永续来源:由于红景天强大的健康维持,使得红景天被过度的採集與原生地生態破壞,目前已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在挑選紅景天補充品時選擇具有永續發展的紅景天來源,除了對自身健康有幫助對環境也更友善。
营养师教你红景天怎么吃!红景天什么时候吃?吃多少?一次看
含有红景天的保健品最好能在早上或者下午前食用,依据不同厂商生产技术,成人每日建议食用量在100~600毫克之间,例如每日建议食用2颗,每份含有Rhodiolife®红景天200毫克,并含有黄金辅助配方玛卡+锌+胡椒碱,每天食用可以保持最佳的生理状态,迎接每一天的挑战。
参考资料
- Anghelescu, Ion-George et al. “Stress management and the role of Rhodiola rosea: a review.” Int J Psychiatry Clin Pract. 2018 Nov;22(4):242-252.
- Panossian, A et al. “Rosenroot (Rhodiola rosea): traditional use, chemical composition, pharmacology and clinical efficacy.” Phytomedicine. 2010 Jun;17(7):481-493.
- SaundersDavid, PoppletonDaniel, StruchkovAnton, and IrelandRobert. 2014. Analysis of five bioactive compounds from naturally occurring Rhodiola rosea in eastern Canada. Canadi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 94(4): 741-748.
- Zhang, Xumin et al. “Salidroside: A review of its recent advances in synthetic pathways and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Chemico-biological interactions vol. 339 (2021): 109268.
- Booker, Anthony et al. “The authenticity and quality of Rhodiola rosea products.” Phytomedicine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totherapy and phytopharmacology vol. 23,7 (2016): 754-62.
- WebMD (n.d.) Rhodiola - Uses, Side Effects, and More. Retrieved June 7, 2024, from https://www.webmd.com/vitamins/ai/ingredientmono-883/rhodio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