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药”阿司匹林, 用还是不用?
“神药”阿司匹林, 用还是不用?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健康威胁,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更是我国城乡居民面临的首要健康问题。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治疗的先驱药物,其在心血管疾病预防中的应用备受关注。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的使用指南,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一“神药”的正确使用方法。
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
在探讨阿司匹林的使用前,我们先来理解两个核心概念: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针对尚未罹患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栓塞性疾病(如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外周动脉疾病)的个体,旨在通过采取相应措施来预防首次血栓事件的发生。
二级预防:聚焦于已经确诊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或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的患者,目标是改善其症状、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优化预后、降低病死病残率,并预防疾病复发。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存在争议,使用时应基于临床获益和风险比,应用前需进行缺血风险及出血风险评估,进行个体化治疗。
对于ASCVD高危且合并至少一项风险增强因素,无高出血风险的40-70岁患者,可考虑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进行ASCVD一级预防。
ASCVD中低危患者,不推荐使用阿司匹林进行ASCVD一级预防。
年龄小于40岁或大于70岁的患者,不推荐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进行ASCVD一级预防。
具有高出血风险的患者不建议使用阿司匹林进行ASCVD一级预防。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
建议每天服用75-100mg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
对于既往有心肌梗死或血运重建的患者,建议每天服用阿司匹林75-100 mg。
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建议使用阿司匹林和P2Y12抑制剂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12个月,除非存在出血风险过高等禁忌证。
推荐在支架置入的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的服用时间
临床应用的阿司匹林有两种常用剂型,肠溶片和普通片剂,由于剂型不一样,服用的时间各有区别。
阿司匹林肠溶片:在临床最为常用,药片外有一层耐酸的包衣,保护它通过胃内酸性环境不被溶解,到达小肠碱性环境缓慢释放吸收,以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建议空腹服用,以缩短胃内停留时间,顺利到达吸收部位。
阿司匹林普通片剂:需要在饭后服用以降低不良反应并提高耐受性。阿司匹林用于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通常每天服用1次。
安全用药提醒
即便是被誉为“神药”的阿司匹林,也需要谨慎地使用。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为消化道损伤,特别是长期、持续的应用,很可能导致胃粘膜受损。此外,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不良反应是出血问题,可能表现为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乃至皮肤瘀斑等。若用药不当,阿司匹林不仅无法发挥其防治疾病的神奇效果,反而可能转化为“毒药”,给我们的健康带来潜在的伤害。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脏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会心脏专业委员会,等. 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基层版[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3,51(4):343-363. DOI:10.3760/cma.j.cn112148-20230106-00014.
Visseren FLJ, Mach F, Smulders YM, et al. 2021 ESC guidelines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J]. Eur Heart J,2021, 42(34): 3227-3337. DOI: 10.1093/eurheartj/ehab484.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写作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1):10-25. DOI:10.3760/cma.j.issn.0253-3758.2018.01.004.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Davidson KW, Barry MJ, Mangione CM, Cabana M, Chelmow D, Coker TR, Davis EM, Donahue KE, Jaén CR, Krist AH, Kubik M, Li L, Ogedegbe G, Pbert L, Ruiz JM, Stevermer J, Tseng CW, Wong JB. Aspirin Use to Prev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Recommendation Statement. JAMA. 2022 Apr 26;327(16):1577-1584. doi: 10.1001/jama.2022.4983. PMID: 3547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