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这种巨龙努力缩成了一头牛,最终也没有逃过灭绝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这种巨龙努力缩成了一头牛,最终也没有逃过灭绝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422A09SXD00

AI划重点:全文约2161字,阅读需7分钟

  1. 在巴塔哥尼亚中部,古生物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泰坦龙,被命名为“吉梅内斯泰坦战龙”,体型仅为一头健壮的牛。
  2. 与其他泰坦龙相比,吉氏泰坦战龙的体形异常渺小,最大体重大约在4~9吨之间,身长相当于一辆小型巴士。
  3. 然而,吉氏泰坦战龙为何具有如此小的体形仍然是个谜,研究人员正在对可能的原因进行研究。
  4. 除此之外,研究巴塔哥尼亚化石的学者们将继续研究这一问题,以揭示白垩纪生态系统被灾难毁掉之前的详细图景。

地球是一个奇迹
物种|巴塔哥尼亚

这幅艺术家渲染图展现了新发现的泰坦龙在6700万年前的巴塔哥尼亚中部生活的景象。| GABRIEL DÍAZ YANTÉN

在巴塔哥尼亚发现了一种新的恐龙,是其所属的巨型恐龙当中体型最小的。它被命名为“吉梅内斯泰坦战龙”(Titanomachya gimenezi),这种长颈食草恐龙属于泰坦龙类。

泰坦龙类通常身形巨大,但新发现这只泰坦龙即便完全长成,也只有一头牛的大小——尽管算得上是十分健壮的牛。

来自埃吉迪奥·费鲁格里奥古生物博物馆(Museo Paleontológico Egidio Feruglio)的古生物学家、国家地理学会探险家迪亚戈·玻尔(Diego Pol)与同事在研究南美地区恐龙时代的终结时发现了这头恐龙。

迄今为止,古生物学家对于恐龙的最后时日(即白垩纪晚期)的主要了解都来自北半球——尤其是在北美洲发现的化石。

但正如玻尔及其他在南美洲进行研究的古生物学家所示,这片大陆有多个关键化石热点区域,数不尽的新品种正从那里被发现——它们为我们揭示了约6600多万年前,在白垩纪还没随着小行星灾难性撞击而轰然结束的最后数百万年里,地球上活跃的那些生物的更多细节。

这头新出土的泰坦龙是该地区的最新发现。到目前为止,玻尔与同事已在阿根廷发掘了20多处拥有大量白垩纪晚期化石的遗址。

巴塔哥尼亚中部的拉克洛尼亚组(La Colonia Formation)就是其中之一,正是在这里,研究人员找到了一头长颈蜥脚类恐龙的些许骨骼。此前,该化石组中还从未出现过蜥脚类恐龙。

“在这项发现以前,该区域没有蜥脚类恐龙的记录。”波尔说。4月11日,《历史生物学》(Historical Biology)杂志在线发布了描述此次发现的论文。

完成拼图

研究人员说,将这头恐龙拼凑完整,就好比完成一场大型拼图游戏。

“残骸四散脱落,但互相离得很近。”玻尔说。

回到实验室,团队发现,他们已经找到了肋骨、脊椎、四肢骨还有部分胯骨。研究者用希腊神话中奥林匹斯众神与泰坦神族的战争——泰坦之战(Titanomachy)来称呼这个新物种的属名,同时为了致敬古生物学家奥尔加·吉梅内斯(Olga Giménez)的研究,他们将这只爬行动物命名为“吉氏泰坦战龙”(Titanomachya gimenezi)。

尽管只有部分骨骼,但它们明显区别于其他恐龙,足以证实这头恐龙是一个新品种。阿根廷迈蒙尼德大学(Universidad Maimónides)古生物学家巴勃罗·加里纳(Pablo Gallina)如此说道。

他是一名国家地理学会探险家,并没有参与这项新研究。这个新物种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它过小的个头。

“一提起这类蜥脚类泰坦巨龙,人们想到的就是长颈长尾的大型恐龙,”加里纳说,“特别是考虑到这是在巴塔哥尼亚——世界上最大的泰坦龙就是在这里发现的,它的体重有足足70吨。”而这一头泰坦战龙的体形却只有最大泰坦龙的几分之一。

根据四肢骨化石尺寸,玻尔与论文合著者预测吉氏泰坦战龙的体重大概在4~9吨之间,而考虑到它巨牛一般的躯干和大约6米的长颈与长尾,它的身长大约相当于一辆小型巴士。

与其他泰坦龙相比,它完全是个小不点。最大的泰坦龙长度超过30米,体重超过63吨。

大约6700万年前,在白垩纪的最后时刻迫近时,相对矮小的吉氏泰坦战龙就游走在如今已成为阿根廷的土地上。

吉氏泰坦战龙的世界与如今古生物学家所了解的巴塔哥尼亚截然不同。玻尔说,在白垩纪末期,海岸潟湖与入海河口星星点点地分散在巴塔哥尼亚。

这片湿地沼泽遍布着食肉牛龙(Carnotaurus)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恐龙,古生物学家们对它们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截至目前,对这头小型泰坦龙的出土地拉克洛尼亚组的其他考察还找到了鸭嘴龙、全副武装的甲龙和许多别的品种。吉氏泰坦战龙可能只是恐龙化石的冰山一角。

然而,为何它的身型如此之小,这仍然是个谜。玻尔说:“它的尺寸太过显眼。不光是放到上面提到的这些当地品种里很扎眼,就算放在白垩纪晚期生活在巴塔哥尼亚的其他泰坦龙类里,它的身材也小得出奇。”

专家们正在对试图解释泰坦战龙小体型的几种猜想进行研究。其中一种猜想认为,它的小身板是泰坦巨龙适应环境压力的结果。

玻尔说:“有一种可能性是:由于大西洋的海侵吞没了巴塔哥尼亚的大片区域,导致当地可用土地减少。”巴塔哥尼亚近1/2的陆地曾一度被浅海覆盖。

古生物学家从其他化石遗址获取了证据,例如从如今的特兰西瓦尼亚(Transylvania)挖掘到的白垩纪岛屿遗迹。这些证据显示,蜥脚类恐龙有时会演化得更小,以便能在面积狭小、食物稀少的地方活下去。

其他环境变化可能也起到了一定作用。“生态系统与气候的巨大变化可能影响了泰坦龙的体形。”玻尔说。研究巴塔哥尼亚化石的学者们将继续研究这一问题。

寻求更多证据

更多的化石将有助于展现更广泛的环境变化趋势。为了描绘这一图景,除恐龙以外,研究人员还需引入更加丰富的物种。玻尔说:“我们相信,我们才刚刚开始揭秘巴塔哥尼亚白垩纪晚期的世界真相。”

“我们的项目不仅聚焦于恐龙,也关注着植物、无脊椎动物和其他动物群。”他希望最终能帮助绘制出白垩纪生态系统被灾难毁掉之前的详细图景。

在终结恐龙时代的小行星撞击到来前几年,生命是什么样子?有关这一问题的整体看法对理解大灭绝后的世界变化至关重要。

玻尔说:“白垩纪末期的生物大灭绝是一场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危机。”理解这场事件需要来自世界各地的证据。

以白垩纪的巴塔哥尼亚为例,古生物学家发现了当时土地、植物和动物发生重大变化的证据。

像泰坦战龙这样的泰坦龙类即将消亡,而别的食草动物,例如鸭嘴龙和甲龙,正在生态系统中占据新的位置。

最后,这个小小的“泰坦”标志着命运迎来了某种转变,直到有史以来最大的灭绝灾难之一终结了这一切。

撰文:Riley Black
译者:绿酒
编辑:框舅
版式设计:嘉颖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