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长时间的通勤对身心健康有哪些影响?
长期长时间的通勤对身心健康有哪些影响?
长期通勤对身心健康有着多方面的不良影响。从身体健康方面来看,每天通勤超过 2 小时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比通勤时间在 1 小时以下的人高出 40%。长时间坐车还可能导致颈椎、腰椎等问题,增加患上慢性疾病的风险。从心理健康方面,单程通勤时间超过半小时就能对员工健康和工作效率产生负面影响,通勤时间最长的人单程通勤在 1 小时以上,抑郁几率高出平均水平 33%。
长期通勤增加患心脏病风险
长期通勤会显著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据相关研究显示,每天通勤超过 2 小时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比通勤时间在 1 小时以下的人高出 40%。长时间的通勤,尤其是在交通拥堵的情况下,人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处于紧张状态。例如,在开车上班的过程中,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这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而长期处于这种高压状态,会对心脏造成极大的负担。此外,长时间的通勤还可能导致人们缺乏运动和睡眠,这也是引发心脏病的重要因素。例如,那些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在通勤上的人,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代谢功能会逐渐下降,脂肪堆积,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同时,由于通勤时间过长,人们可能会睡眠不足,这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增加心脏病的发病几率。
长期通勤致颈椎腰椎问题
长期通勤容易引发颈椎和腰椎问题。对于上班族来说,长时间的通勤往往伴随着长时间的坐姿。无论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还是开车,身体都处于相对固定的姿势,这会对颈椎和腰椎造成很大的压力。比如,乘坐公交车或地铁时,人们可能需要长时间站立或坐着,而座位的设计往往不能完全符合人体工程学,这就容易导致腰部肌肉疲劳和腰椎间盘突出。开车上班的人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驾驶,颈部和腰部的肌肉得不到放松,容易引发颈椎病和腰椎病。此外,一些不良的习惯,如在车上低头看手机、睡觉等,也会加重颈椎和腰椎的负担。以一位每天通勤时间较长的上班族为例,他在公交车上经常低头看手机,久而久之,就出现了颈部疼痛和头晕的症状,经检查发现患有严重的颈椎病。
长期通勤占用生活时间损害健康
长期通勤占用了大量的生活时间,对健康造成多方面的损害。首先,长时间的通勤减少了人们进行体育锻炼、准备食物和睡眠的时间。根据跨度 5 年的美国时间利用数据分析,每花费 1 分钟上下班通勤时间,就会减少 0.0257 分钟锻炼的时间,0.0387 准备食物的时间,0.22.5 分钟的睡眠时间。这意味着,长期通勤的人往往缺乏足够的运动和睡眠,身体的免疫力会下降,容易患上各种疾病。其次,通勤过程中的环境因素也会对健康产生影响。例如,在地铁车厢里,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可能对健康成人的心率变化产生短期影响,对心血管有不良影响。而且,长时间的通勤还会让人感到疲惫和压力,影响心理健康。以一位每天通勤时间超过 2 小时的上班族为例,他几乎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饮食也不规律,经常在地铁口小吃摊解决早饭和晚饭,时间一长,身体出现了各种问题,如消化不良、体重增加、心血管疾病等。
长期通勤影响心理健康
长期通勤对心理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一方面,长时间的通勤会让人感到疲惫和压力,降低生活的幸福感。每天穿梭于人潮涌动的街头,耳边是地铁和汽车的轰鸣声,眼前是一幕又一幕的匆忙背影,这种紧张的氛围会让人的情绪变得低落。另一方面,长期通勤还会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据 2023 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每天通勤时间超过 2 小时的人,其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发病率比通勤时间短的人高出 25%。例如,在英国的一项追踪调查中,分析了 3.4 万上班族的通勤时间,发现每天通勤 1 小时以上的人,很难维持 7 小时以上的睡眠,抑郁症风险也比低通勤时长人群高出了整整 33%,并且通勤时间每多出 10 分钟,抑郁症的患病风险就会上涨出 0.5%。此外,交通拥堵的状况会进一步加重人们的心理负担。在同一通勤时间下,遇到交通拥堵的人会更容易患上抑郁症。公交车和私家车在早晚高峰的拥堵现象极其严重,大部分时间都属于拥堵时间,其导致的抑郁风险可想而知。而地铁作为另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在路上拥堵现象的出现则会少了很多。如果每天早上坐公交车拥堵 60 分钟上班,那抑郁风险则要比坐地铁上班的人群高出整整 4.8%。
长期通勤致工作失误风险增高
长期通勤会导致工作失误风险增高。在对通勤时间和抑郁症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在通勤时长超过 1 小时的上班族中,他们工作失误的风险增高了 12%,迟到、请假的几率也提高了 16%。这是因为长时间的通勤会让人感到疲惫和压力,影响工作状态。例如,一位每天通勤时间较长的上班族,由于睡眠不足和精神压力大,在工作中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问题,从而导致工作失误。此外,长期通勤还会影响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长时间的奔波让人没有足够的精力去投入工作,对工作的热情也会逐渐降低。
长期通勤遇拥堵更易抑郁
长期通勤过程中遇到拥堵会让人更容易抑郁。交通拥堵的折磨是导致抑郁的一个重要因素。心理学家们把通勤时长分为 “拥堵时间” 和 “顺畅时间” 两个时间段。根据数据表明,即便通勤时间相同,大部分时间路程通畅的上班族抑郁水平会明显降低,而拥堵时间每增加 10 分钟,人们的抑郁风险就会增高 0.8%。公交车和私家车作为常见的交通工具,在早晚高峰的拥堵现象极其严重,此种出行方式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属于拥堵时间,其导致的抑郁风险可想而知。例如,一个每天开车上班的人,在拥堵的道路上花费大量时间,不仅要面对缓慢的车流,还要忍受各种噪音和尾气,这种环境会让人的心情变得烦躁和压抑。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就容易患上抑郁症。
长期通勤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有以下科学依据:
压力与焦虑相关
研究表明,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会激活人体的应激反应系统,包括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轴(HPA 轴)。当人们面临通勤中的不确定性和拥挤等情况时,身体会分泌更多的皮质醇等压力激素。例如,一项发表在《心理科学》杂志上的研究发现,通勤时间较长的人唾液中的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通勤时间较短的人,这表明他们承受着更高的压力。长期高皮质醇水平会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增加焦虑和抑郁的风险。
社交隔离方面
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长期通勤减少了人们与他人互动的时间,导致社交网络变窄。有研究指出,缺乏社交支持与孤独感密切相关,而孤独感又会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例如,《社会科学与医学》上的一项研究表明,社交隔离程度较高的人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是社交活跃者的两倍多。
工作满意度关联
长时间通勤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得人们在工作之余难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放松和休闲活动。这会导致工作与生活的失衡,降低工作满意度。一些针对职场人士的调查研究发现,通勤时间每增加一小时,工作满意度会显著下降。例如,一项针对上班族的研究显示,通勤时间超过 90 分钟的人对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低于通勤时间较短的人,他们更容易感到疲惫、缺乏动力,对职业发展也更不乐观。
长期通勤对身心健康有着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在身体健康方面,增加了患心脏病、颈椎腰椎疾病的风险;在心理健康方面,容易让人感到疲惫、压力大,增加患抑郁症的几率,同时还会导致工作失误风险增高。长期通勤占用了大量的生活时间,影响了人们的体育锻炼、饮食和睡眠,进一步损害了健康。为了减少长期通勤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人们可以考虑选择更近的居住地或工作地,或者选择更合理的通勤方式,如乘坐地铁、公共交通等,以减少拥堵时间。同时,也可以利用通勤时间进行一些有益的活动,如听音乐、阅读等,缓解压力,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