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克、22周+3的超早产儿在深圳出院
360克、22周+3的超早产儿在深圳出院
2月8日,历经139天,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与精心照护下,胎龄只有22周3天、出生体重仅360克的超早产儿“瑞泽”(化名)终于迎来回家的日子。出院时,瑞泽纠正胎龄达42周1天,体重3500克。这是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成功救治的最低出生体重的超早产儿,也创造广东省救治存活的最低出生体重超早产儿纪录。
瑞泽笑容灿烂
因个人身体情况,瑞泽妈第三次怀孕,前面两次都没能盼来她的宝贝。然而,2024年9月20日,一次超声检查结果给了她一记重锤,胎儿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持续性消失。此时,胎儿刚满21周,预估体重420克。限于救治能力,医生多次劝说她放弃妊娠,告知她相关风险以及胎儿可能面临的不良预后。但她不愿放弃这个来之不易的宝宝,她在手机上看到了国内最小胎龄超早产儿“肉肉”的故事,决定前往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搏一搏”。
9月21日,怀孕仅5个月的瑞泽妈来到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紧急就诊。医院产科、新生儿科、麻醉科的专家们连夜紧急集结进行会诊,共同为产妇和胎儿制定周全方案。从复苏设备的精准调试,到各类药品的细致准备……团队成员随时待命,准备迎接这个脆弱却充满希望的小生命。
步步惊心,小瑞泽闯过多道难关
9月23日,胎龄仅22周3天的瑞泽出生了,他的皮肤薄如蝉翼,小脚掌甚至不及成人拇指大小,体重仅有360克。从他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紧张的黄金1小时生死时速即刻开启。
刚出生的瑞泽小脚掌还没有成人小手指大。
暖箱早已提前预热,出生1分钟内医生成功为他建立有效呼吸通道,同一时间,护士轻柔地用塑料薄膜包裹住他薄如蝉翼的皮肤,为他抵御外界的寒冷。18分钟内,瑞泽被安全转运至NICU。40分钟时,脐动脉、脐静脉置管顺利完成,药物与营养液通过一条条“生命通道”缓缓注入他小小的身体。监护仪上原本微弱且不稳定的波形,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逐渐平稳。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呼吸机成为了瑞泽与世界连接的桥梁。医护人员根据肺部超声、胸片、血气分析的结果,不断动态调整呼吸机参数。终于,经过整整73天的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瑞泽在纠正胎龄32周5天时撤下了呼吸机。又经过近6周的无创吸氧,到纠正胎龄38周时,成功脱离了氧气。
护士在比毛发还细的血管里置PICC
出生第5天时,瑞泽出现了血压不稳定的状况。医护团队借助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技术,实时精准地监测着血压变化。瑞泽的血压只能维持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血压偏高一点,他的尿液会“哗哗”的流;血压稍微偏低一点,又没了小便。为此,医护团队只能一边维持血压的药物需要精准地调整,一边根据尿出来的小便量精确跟进。
瑞泽的营养摄入和消化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氨基酸和脂肪乳稍增加即出现高血氨、高血脂等不耐受情况,各种营养素的摄入必须精确控制。而尿量多或少又进一步加大了电解质管理的难度,钙、磷、钾、钠等电解质的平衡时刻考验着医护团队的专业能力。经过多次喂养方案的调整和优化,在出生100余天时,瑞泽终于实现了全肠内喂养,朝着健康出院又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超早产儿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风险极高。为了维持生命,瑞泽小身上插上了很多根有创管路,如气管插管、早期脐动静脉、后期PICC、外周动脉等,每一处都可能成为细菌入侵的突破口。对于有创管路的维护,医护团队制定了详细的操作规范和护理流程,定期评估管路使用情况,最大程度降低感染风险。
从暖箱回到了妈妈怀抱
时间一天天过去,瑞泽的体重逐渐增长,已脱离氧气,他的小手会紧紧抓着护士的手指,还会咿呀发声。瑞泽也迎来了与妈妈见面的日子。
回忆起第一次袋鼠护理,瑞泽妈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当时我把他贴在心口,那一瞬间,我感受到了他微弱却又充满力量的心跳。原来这么小的身体,也能暖透人心。”她对小瑞泽的未来充满信心。
瑞泽爸妈给医护团队送去锦旗表示感谢
据了解,出生体重360克、孕周22周3天瑞泽的成功救治,是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里程碑式的突破,也是国内救治成功且预后良好的出生体重非常小的生存极限早产儿。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院长李笑天表示,作为国家级的重点专科,新生儿科拥有国内领先的新生儿救治技术,在超早产儿救治方面有很多成功经验。瑞泽的成功救治,离不开医护团队的付出和努力,他们始终秉持“不但要活下来、而且要活得好”的信念,不断挑战医学的极限,医院也将持续提高疑难危重病例救治水平,为新生儿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轩慧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轩慧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童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