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贺州:以“长寿文化”为载体绘就民族团结进步幸福底色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贺州:以“长寿文化”为载体绘就民族团结进步幸福底色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1015A05RYN00

广西贺州,这座被誉为“长寿之城”的城市,不仅以其独特的“长寿文化”闻名,更以其深厚的民族团结传统吸引着世人的目光。近日,“籽籽同心”——2024年民族团结主题网络宣传活动走进贺州,来自中央驻桂媒体团和广西重点新闻网站的记者们实地走访参观了贺州学院贺州民族文化博物馆,领略贺州悠久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文明传承,感受贺州丰富的“长寿文化”和民族魅力。


讲解员讲解百寿图(黄思宁 摄)

贺州是多民族聚居地,所辖有1个瑶族自治县、5个民族乡,居住着包括汉、壮、瑶、苗4个世居民族在内的42个民族。目前,贺州已成为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区全覆盖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在贺州学院贺州民族文化博物馆,收藏各类民族文化实物4万多件,展出各类各民族文化实物3000多件。其中,有不少实物均有“寿”字,包括碗、盏、盘、碟、杯、坛、缸、罐、印模等日常用品,以及寿匾、寿联等祝寿礼物,从日常生活与文化习俗等多个侧面展示了贺州的“长寿文化”。由此可见,贺州各民族的老百姓们与康养长寿都有着不解之缘,并将长寿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点点滴滴,绘就了民族团结进步幸福底色。


“籽籽同心”——2024年民族团结主题网络宣传活动走进贺州(黄思宁 摄)

“贺州具有生生不息的‘长寿文化’传承,同样也体现了贺州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贺州学院贺州民族文化博物馆讲解员、南岭民族走廊研究院教师蒋娟介绍道,贺州的长寿现象与民族团结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长寿老人作为社会和家庭的宝贵财富,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传统习俗对后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贺州,各民族群众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认同和民族情感,这种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础。


博物馆馆藏刻有寿字的木板(黄思宁 摄)

“我劝世人都行孝,千秋万代得名声……”这是曾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定时播音乐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蝴蝶歌”中广泛传唱的“二十四孝歌”。歌词内容通俗易懂,呼吁世人行孝道。民族服饰、民俗节庆、歌舞曲艺、祭祀文化等,共同构成了贺州“长寿文化”的非物质载体,通过日常教化和潜移默化的熏陶,孝老敬亲的优良典范也成为各族群民俗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为老人健康长寿营造出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各民族群众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形成了团结友爱的良好风尚。


贺州部分民族的服饰(黄思宁 摄)

生命的延续不仅仅是生物学上的繁衍,更是文化和价值观的传递。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记忆和民族精神,这些都需要通过一代又一代的生命延续来得以保存和发扬。追求生命的延续也是追求民族文化的传承和繁荣。

“现如今到了大学生新生开学季,我们将会带领新生们走进博物馆,了解贺州是一个具有多民族和谐共生、团结共融的优良传统的城市。”贺州学院民族文化博物馆馆长刘永红表示,学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育实践,深刻铸牢民族团结之“魂”。“经过实践,无论是百寿字图还是印模等民俗物品,都有学生积极参与资料搜集、拓印等工作。学生们还开展南岭民族走廊、潇贺古道、汉语方言、民族团结进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系列调查研究。”


贺州积极发展民族医药产业(黄思宁 摄)

如今,贺州充分发挥“长寿文化”元素,推动民族医药产业与旅游业、养老产业的深度融合,带动了周边乡镇群众就业,还有力促进贺州健康产业中医养结合的发展。在贺州的这片土地上,各民族同胞心手相牵,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交往交融、休戚与共,共同描绘心手相牵同筑梦的和美画卷。

本文原文来自腾讯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