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满满的文化自信!总台元宵晚会让传统文化“燃”起来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满满的文化自信!总台元宵晚会让传统文化“燃”起来了!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227A01VSE00

上元佳节,灯火良宵,2024总台元宵晚会的“文化大餐”如约而至。
整台晚会在社交媒体的相关话题阅读量达29.9亿,贡献全网140个热搜话题,相关视频在新媒体端的点播播放量超2.5亿次。总台元宵晚会延续了今年春晚传统文化节目的高品质、高口碑、高质量,通过对中国韵味的独特表达,让传统文化大放异彩。


“真是非常彰显传统文化之美的一台晚会”“传统文化元素更多、更大气了”“我们中国文化真让人着迷”,年轻受众对晚会传统文化类节目的创新表达和主题立意表现出的高度认同,也让传统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真正“燃”起来了!

“山河诗长安”元宵返场

感受上元灯会的千年文化传承

要说今年春晚最燃的节目,非西安分会场的《山河诗长安》莫属。千人齐诵《将进酒》,竟让众多网友被自小背得烂熟的诗句惹得热泪盈眶。白鹤始终伴随李白飞舞的场景,更是让“谪仙人”的美称有了具象表达。“西安分会场 赢麻了”因此登上微博热搜,成为网友心中2024总台春晚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

随着元宵晚会李白熟悉的“千金散尽还复来”声音响起,西安分会场《万象长安》惊喜返场。

节目中,“一轮圆月”穿越千年古都,串起了新时代西安流光溢彩的市井街巷和盛唐长安盛世繁华的上元灯会。


《旧唐书·地理志》中记载:元宵灯会,长安第一,敦煌第二,扬州第三。作为元宵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元宵灯会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人们通过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民俗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从而增强民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可以说,自唐代始,长安上元灯会不仅是一座城市跨越千年的繁华记忆,更彰显了传统民俗文化传承中厚重的人文底蕴。《万象长安》用今日西安上元灯会万户烟火、千盏天灯的幸福画卷,与盛唐时期“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索开”的上元盛景相呼应,古今观照、时空相融,岁月悠长,山河无恙。


如果说春晚的《山河诗长安》以诗乐相和的中式浪漫,唤起了中国人血脉里的文化自豪感,那么元宵晚会的《万象长安》,便是用灯火长安展现上元灯会的千年文化传承,照亮中华文明的璀璨星空。

年轻人爱看杂技了?

古韵版“蹬伞”迸发全新生命力

今年的总台春晚和元宵晚会,两个杂技节目彻底征服了年轻观众。


春晚《跃龙门》的“小鲤鱼”们在近20米高空中、横跨10多米的浪桥上,完成连续抛接、后空翻转体、飞跃横梁等高难度动作,一组超高难度动作刷新了春晚杂技节目的标高,让“鱼跃龙门”变为现实,惊艳了一众网友,“鲤鱼跃龙门这个杂技太酷了!”“今年春晚最佳节目——杂技《跃龙门》”。

而元宵晚会的杂技节目《蒲公英的天空》更是再攀高峰,节目改编自精品杂技节目《蹬伞》,以单脚、双脚拨弄伞为主要表现形式,包含了高抛、蹬转、走伞边、空中翻滚等高超的难度技巧。最后十五把伞的“双手转伞双脚叠伞捻转540度”完成时,让众多网友不禁高呼“太震撼了”!

除了延续往年“高精绝”担当的重任,今年的杂技节目更为注重“技”“艺”融合,在故事性和观赏性上创新表达。例如春晚的《跃龙门》是将中国传统神话传说“鲤鱼化龙”“鱼跃龙门”同传统杂技“蹦床”相结合,巧妙讲述了鲤鱼跃龙门的艰难历程。


《蒲公英的天空》则是将传统杂技与舞台意境融为一体,大大丰富了技艺之外的表演空间,让杂技兼具艺术魅力和观赏性。节目将道具伞拟物化为蒲公英,从道具伞的伞面到舞美的设计古韵诗意,最终飞扬的蒲公英与十五把伞的蹬转交织在一起,迸发出春意盎然的蓬勃生命力,让观众惊叹不已,“杂技绝美”“咱大中华的杂技表演真的太好看了”。


中国的杂技艺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珍贵的优秀文化遗产。《跃龙门》《蒲公英的天空》之所以获得年轻人的喜爱,是高超的技艺、丰富的艺术形式和传统文化的内涵展现等多种创新表达的共同作用,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刚与柔、美感与惊险并存的视觉盛宴,让传统技艺焕发生机活力。

唯美演绎宋代插花

开启元宵晚会宝藏文化库

总台元宵晚会播出后,舞蹈《今朝花开》又再一次美“出圈”了!

舞台上,一群天真烂漫的宋代少女,赏花、嬉戏、插花,用灵动的舞姿带领观众共赴一场浪漫的古风花开盛会。尤其最后镂空屏风的手影,尽显整段舞蹈的巧思与意境,带领观众探访江南的诗情画意,共赴人间好时节。

这段舞蹈取材于宋代插花艺术,焚香、点茶、挂画、插花,被宋人称为“四般闲事”,《今朝花开》借手中花唯美演绎宋代的雅致生活,传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国人自古以来天人合一的哲学观,通过舞蹈的形式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与精神内涵。


自2022年《只此青绿》火爆“出圈”,总台春晚的舞蹈类节目也如“鲤鱼跃龙门”般,一跃成为每年总台春晚令人瞩目的热点。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龙年春晚的舞台上,《锦鲤》《咏春》《瓷影》3个舞蹈节目妥妥延续了歌舞类节目的“门面担当”,其中舞蹈《锦鲤》在收视率上位列所有节目第二,歌舞类节目第一。


究其根源,除了在舞蹈语言、舞美设计、技术创新上的高质量、高水平呈现外,更是源自总台出品的舞蹈节目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例如2022年的春晚舞蹈《只此青绿》取题源自《千里江山图》中的“青绿二色”之意,2023《锦绣·五星出东方》灵感来自汉代舞俑,2024《瓷影》则是对青白瓷传统工艺的致敬。


包括2024总台元宵晚会的歌舞节目中,《今朝花开》描绘出案前插花的宋朝女子,长沙分会场《春生潇湘》创作灵感来自长沙窑出土的唐瓷诗文执壶,《小雅·鹿鸣》将《诗经》中的“节奏之美、韵律之美、传承之美”带上舞台,整台晚会歌舞类节目的主题表达彰显传统文化底色,俨然一座宝藏文化库,满满“知识点”。这种蕴含文化内涵的歌舞,不仅能够让观众在欣赏舞蹈的同时,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能激发观众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让传统文化在舞台上熠熠生辉。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西安分会场的“李白返场”,还是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持续挖掘杂技、舞蹈类节目的文化内核,亦或是看到《小雅·鹿鸣》网络视频上刷屏的“上春晚”弹幕后,最终在元宵晚会上实现双向奔赴,今年的导演组俨然成为网友口中最“听劝”的一届。正如总导演于蕾回应春晚“撒贝宁现挂”时所说的,“我们特别希望告诉观众朋友们,我们特别在意大家,一直在听大家的声音”。

其实近年来,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沉下心了解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对传统文化类节目也愈加追崇、喜爱。在此基础上,提高文化站位,发掘传统文化底蕴,积极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表达,让文化自信在年轻群体心中更加坚定,是春晚、元宵等总台“五大晚”文化品牌在中国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应承担的文化使命,也是总台文艺工作者始终肩负的责任,让传统文化这条主线在总台的舞台上,继续做足、做精、做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