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医改六年数据解读:从收入增长到结构调整的转型之路
三明医改六年数据解读:从收入增长到结构调整的转型之路
三明市12家总医院近6年的运行数据揭示了医改的关键方向。数据显示,医疗服务性收入占比逐年上升,从2019年的41.5%提升至2024年的47.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一变化表明,医改的核心在于调整收入结构,而非单纯追求收入增长。
三明医改六年数据概览
2019年,三明12家总医院总收入为32.8亿元。受疫情影响,2020年收入降至31.5亿元。自2021年起,总收入稳定在38.6亿至39.7亿元之间。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总收入有所下降,为38.4亿元。
2019-2024年三明市12家总医院医药总收入情况
从收入结构来看,医疗服务性收入占据重要地位。以2024年为例,医疗服务性收入达18.2亿元,其中床位收入1.1亿元,手术治疗护理等服务收入16.2亿元,结算差额9700万元。
2019-2024年三明市12家总医院各项收入情况
从收入占比来看,医疗服务性收入占比逐年上升。2020年,三明医院医疗服务性收入占比达41.5%,比全国平均高出15个百分点。2024年,这一比例进一步提升至47.5%。
2019-2024年三明市12家总医院各项收入占比情况
医改四大关键举措
- 调整收入结构而非追求总量增长
随着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深入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单纯依靠增加医疗服务量来提升收入已不可持续。数据显示,百亿医院俱乐部成员数量虽有所增长,但这种模式难以持续。
百亿医院俱乐部成员数量变化
- 正确实施医保基金打包
三明医改成功的关键在于实施了真正意义上的医保基金打包,即按年度、按县域、按人头将医保基金打包给总医院,实行“结余归己超支不补”。这种模式有效遏制了过度医疗,控制了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是关键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牛鼻子”。三明医改通过“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方式,及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让医疗机构有控制费用的动力和可能性。
- 建立健康绩效薪酬体系
三明医改建立了以健康绩效为导向的薪酬体系。通过正确的医保基金打包和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激励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关注预防保健,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改善服务态度,提升基层诊疗水平。
结语
三明医改的成功经验表明,医改的核心在于调整收入结构,而非单纯追求收入增长。通过正确的医保基金打包、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和健康绩效薪酬体系的建立,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