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共话千年文脉,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旅游目的地
惠州:共话千年文脉,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旅游目的地
6月22日,“共话千年文脉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旅游目的地”系列活动在位于博罗县的中医科学大会永久会址举办。此次活动聚焦惠州历史文化传承与文旅融合发展,邀请多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惠州千年文脉的保护与传承,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言献策。
考古探源:共话惠州千年文脉
惠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3000年的“古国”史、2200多年的建置史、1400多年的建城史。葛洪、苏东坡等480多位历史名人曾踏足惠州。从先秦“缚娄古国”到近代革命摇篮,惠州一直是岭南地区文明的重要传承之地。
当日上午,“东江文明 先秦古国”专家会召开,与会专家学者从多个角度、不同维度探寻惠州古文明。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副院长郑君雷表示,中原文化的起源、形成、发展脉络相对清晰,而岭南文明的阶段性特征比较明显。缚娄古国的传说记载的真实性可靠性,仍需要很多的考古工作才可以确认,但在博罗横岭山和银岗遗址的考古研究中,也发现了很多中原文化因素,这也说明缚娄古国的探源为研究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线索。
郑君雷建议,做好缚娄文化的探源,惠州需要找到三个平衡点:一是惠州文化遗产与岭南乃至全国的平衡点;二是文旅融合与学术研究的平衡点;三是平衡好博物馆内文物的时间节点和亮点在整体历史长卷中的关联性,可以考虑修建考古遗址公园、考古遗址博物馆等方式,让文物与当代社会相融相通。
广东省文物鉴定站站长、广东省古迹保护协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刘成基建议,惠州银岗窑、梅花墩窑等考古遗址要作好规划和保护,打造成为重要的文化遗产点,通过建设遗址公园等方式进行开发利用,推动文旅融合,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招牌。
惠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惠州将加快推动东江流域(博罗地区)先秦聚落考古调查相关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探索推进省地共建考古工作新模式、争取设立罗浮山博物馆等工作,持之以恒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聚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有序推动“文物考古+旅游”、推出文物考古主题系列研学旅游线路,让文物考古成果活起来。
文旅融合:环“两山”示范区建设助力“百千万工程”
近年来,惠州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新模式,将文旅大资源全面转化为文旅大经济、大产业,推动千年古城“见人见物见生活”,多元业态释放发展活力,让惠州文旅的“烟火气”更旺、“人情味”更浓。
为进一步打响粤港澳大湾区文旅名城品牌,让惠州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焕发新光彩,6月22日下午,“共话千年文脉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旅游目的地”惠州文旅深度融合专家会召开。当前,惠州正以“环两山”示范区建设为牵引,示范带动全市打造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取得新进展。
广州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文旅发展研究院院长张河清对惠州文旅产业发展情况非常熟悉。他认为,产品内涵的打造、传播渠道的重新整合、政府公共服务的提升,三者缺一不可。惠州旅游资源丰富,品牌、形象和政府公共服务都不错,尤其是博罗,旅游产品可谓“小而精”,具备自身特色。接下来需要关注旅游发展城乡不平衡的问题,让乡村更美,让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更有可持续性,焕发新的生机。在传播渠道重新整合方面,要找到切合时代发展的传播规律,特别是要关注90后、00后在旅游市场里面的话语权和市场价值,综合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数字化新媒体,进行深度的挖掘和整体的包装,让惠州的旅游产品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突围而出。在政府公共服务提升方面,则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秩序维护、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等。
“总的来说,就是六个字,资源+传播+服务!”张河清说,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惠州就具备了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旅游目的地的风度,市场吸引力也就真正构架起来了。
惠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表示,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旅游目的地,推进惠州文旅“融深融湾”释放新活力,奋力开创旅游强市建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