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慈禧的最后一天:在处理光绪后事时穿上了寿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慈禧的最后一天:在处理光绪后事时穿上了寿衣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58800090_121645679

在清朝末年,慈禧太后以其非凡的才智与铁石心肠,牢牢把控着最高权力长达四十余年,成为当时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女性。然而,这位铁腕太后的最后一天却充满了忙碌与紧张,她不仅要处理光绪皇帝的后事,还要为新帝溥仪的登基做准备。

走上权力之路

慈禧的权力之路始于咸丰皇帝的宠爱。咸丰在位时,慈溪凭借着自己的手段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了皇帝的专宠,并为咸丰生下了唯一的儿子载淳,也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

咸丰驾崩后,慈禧开始以同治帝母后的身份垂帘听政,从此踏上了权力的巅峰。在同治帝短暂的一生里,权力始终在慈禧与年轻的皇帝之间摇摆,最终在同治帝去世后,慈禧选择了载湉即位,是为光绪帝。

光绪皇帝的出身并不显赫,他是慈禧的妹妹的儿子。这位年轻且满怀热血的皇帝一心想要振兴大清,他积极支持朝政改革,特别是在戊戌变法期间,光绪试图通过维新派人士的辅助实现国家的现代化转型。

不幸的是,这场变法因慈禧的介入而失败,光绪本人也因此被软禁,余生几乎都在黯淡无光的幽禁中度过。

关于光绪之死,历史学家们进行了多年的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揭示了一个惊人的可能——光绪很可能并非自然死亡。在光绪的遗体中发现的元素异常,暗示他在去世前不久摄入了某种有毒物质。由于他与慈禧之间的紧张关系,不少人猜测是慈禧暗中操纵了光绪的命运。

慈禧的离世

慈禧太后在光绪帝驾崩后,生活立刻变得极为忙碌和紧张。尽管年纪已高,但她仍然亲自主持政务,连续数小时致力于处理国家大事,发布皇帝的遗诏及新帝登基的诏书,甚至深夜也在为光绪帝的葬礼操劳。

然而,英国记者普兰德·拜克豪斯的日记描述道,此时慈禧的面色红润、精神矍铄,完全没有即将辞世的迹象。

据传,给慈禧梳头的宫女面临着极大的心理压力,因为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慈禧的不满,甚至会危及生命。她们必须具备高超的手艺并灵活应变,既要巧妙地填补慈禧头顶稀少的秀发,又不能露白发。这些宫女们在满足慈禧严格要求的压力下小心翼翼地工作,每次都能成功地营造出一种饱满的视觉效果,让人难以察觉到发量的不足。

在这一天,她的心还系在尚未结束的光绪皇帝丧事以及即将即位的溥仪身上。她忙于协调丧事的办理情况,确保溥仪能顺利登基并任命溥仪的父亲为摄政王监国。这一系列的政治活动使她从清晨忙碌至中午,直至暂时得以休息。

就在这段时期,慈禧的病情突然恶化,引起了太医的慌乱。他们立即调整药方希望可以挽回局势,但终究未能产生预期效果。在这关键时刻,朝中重臣们纷纷涌至慈禧所在之处,希望能为她的病情尽一份力。

病危之际,慈禧召见了朝中重臣,明确宣读了传位与委托政务的懿旨。在这最后的时刻里,她回顾了自己被咸丰皇帝召入后宫以来的一切经历。她曾经历了乱世,辅助幼主,独揽大权,垂帘听政五十载,并自认为对大清的稳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即使在面对死亡的阴影,慈禧仍显得平静而坚定。

她嘱咐朝臣们,未来的政权交接须避免后宫干政和太监擅权,她强调女人不应参预国政,这与清朝的家法不符,必须予以限制。明末因宦官专权的灾难应当引以为戒。

这位掌控权势数十年的铁腕女性,在人生的终点处却对自己的政策作出了反思和否定,留给后人的启示远超过了她生前所施的权威与辉煌。

大国的陨落

在清末的中国,内外问题交织,面临空前的国家危机。慈禧在位的时期签署了一些丧权辱国的条约,如马关条约,导致国土流失、民众苦不堪言。

与此同时,民众的思想开始觉醒,一批有志之士发起了变法维新,希望以此挽救濒临崩溃的大清帝国。但他们的努力并未能够阻挡住历史的巨轮。

1908年深秋,光绪与慈禧前后不过一天的逝世事件,标志着清朝皇权又一次的重大转折。随着光绪的溘然长逝,慈禧匆匆地安排好他的后事,并安排醇亲王的儿子溥仪继位。然而,即使更换了皇帝,清朝的颓势已难以挽回。仅仅三年之后,清朝便走向了最终的灭亡。

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无论是慈禧还是光绪,他们的权力斗争都深刻地体现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复杂性,以及封建王朝末世的无奈与悲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