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广深高铁3小时,在赣州的日夜都要松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广深高铁3小时,在赣州的日夜都要松弛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801A07TAL00

赣州,这座位于江西南部的宝藏小城,不仅以赣南脐橙闻名,更是一座融合了千年历史与现代生活的文化名城。从宋代建筑到客家文化,从特色美食到自然风光,赣州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

赣州原名虔州,南宋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改虔为赣,取章、贡二水合流之义。站在赣州八境台上,你还可以看到章江与贡江合流汇成赣江,滚滚江水向北奔涌而去。

“一座赣州城,半部宋代史”,今日走进赣州,你还是可以看到些许宋代风貌,比如全长3664米的宋城墙、长约400米的宋代古浮桥,时至今日城墙与桥上仍是人来人往。

赣州不远,广深出发高铁3小时内即可到达,给我48小时带你漫游赣州,感受这座藏在江西南部的宝藏小城。

第一天

早餐:瑞金牛肉汤

昏沉的清晨需要美食来唤醒,比如一碗瑞金牛肉汤。

瑞金牛肉汤的主角是新鲜的黄牛肉,金牌配角则是看似平平无奇的红薯粉,牛肉切成长条或切丁后,加入少许冷水打湿,再加入红薯粉,用手来回抓牛肉,尽量把牛肉和粉掺匀,牛肉表层裹满一层红薯粉后就可以起锅开煮了。

红薯粉才是瑞金牛肉汤的关键 | ©江西赣州文旅

牛肉翻滚变色,用冷水调过的红薯粉再次出场加入其中,再来点盐即可出锅。

一碗汤鲜肉嫩的瑞金牛肉汤上桌,口味请自行DIY :葱花、芹菜、姜块、辣椒、酱油......喝完牛肉汤,就可以带着暖呼呼的胃出发去遛弯了。

瑞金牛肉汤 | ©江西赣州文旅

赣州文庙

文庙是古代以办学为宗旨,将学校与崇敬孔子相结合的教育场所和祭孔场所,位于章贡区老城的赣州文庙形制基本完整,是江西现存规模最大、形制等级最高、保存原状最完整的清代县学和祭孔场所。

赣州文庙 | ©江西赣州文旅

赣州文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3000平方米,沿中轴线依次分布着万仞宫墙、广场、棂星门、泮池、状元桥、大成门、名宦祠、乡贤祠、东西庑、大成殿、崇圣祠、节孝祠,魁星阁、尊经阁组成的院落位于崇圣祠东侧,节孝祠在崇圣祠的西侧。

整个建筑群山墙多为曲线且变化有致,具有岭南建筑的风格特点,在结构、构造和装饰上又大量采用江西南部地方做法,是官式建筑地方化的典型代表。

大成殿采用重檐歇山顶,覆以剪边(黄绿相间装饰,古代一种高规格用瓦制式)的瓷质琉璃瓦,加上青花瓷的屋脊和吻兽,并配以彩瓷宝顶,显得雍容华贵。

现存的赣州文庙格局基本上是清乾隆元年的,建筑则大部分是清嘉庆九年以后重修的,整体色调古朴大气,清晨的阳光照射在红墙上,安静悠然,耳边似乎还能听见“人之初性本善”的郎朗读书声和小孩的嬉闹声,不过那可能是隔壁厚德路小学传来的声音。

从厚德路小学看慈云塔

午餐:大余烫皮

烫皮,一种神奇的大米制品,精选特定的大米品种,经浸泡后磨成浆,操作跟打豆浆差不多,不同的是豆浆煮完就行了,而米浆则是需要淋在簸箕上蒸熟后才能成为烫皮。

烫皮可以加蛋、加肉、加葱、腌菜等配料。如果你选择加鸡蛋加肉,吃起来就很接近肠粉了,不同的是烫皮的口感会更有嚼劲,而且店家还会配上一碗蘸水汤料,把烫皮直接放进汤料里吃起来更入味。

大余烫皮 | ©大余文旅

大余烫皮分类也众多,会用天然色料和各种香辣料将其做成红、黄、绿、黑、白等不同颜色不同味的烫皮。

烫皮切丝后可以煮、炒、拌,整张分成四分可以直接包上各种馅料,晒干的烫皮还可以制作成烫皮画和烫皮花,可以作为节庆和婚庆的装饰品。

正在晾制的烫皮 | ©大余文旅

福寿沟博物馆

如果你到赣州老城区的时候刚好下大雨,可以观察一下老城的排水情况,因为接下来我们将走进城内的一座地下排水系统博物馆——福寿沟博物馆,去探寻古代赣州城千年不涝的秘密。

古代的赣州城三面环水,一遇暴雨不但城内的雨水排不出,贡江水还会倒灌入城,百姓常年饱受水患。直到北宋熙宁年间,在此任知军的刘彝出现才大有改变,他在前人的基础上“作水窗十二,视水消长而启闭之,水患顿息”,并根据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完善了两个排水干道系统。

福寿沟博物馆 | ©章贡文旅

刘彝沿城墙开设的十二个向外开的水窗,利用水的力量自动启闭阀门。当贡江水位高于城内水位时,可以借助江水的力量将水窗从外面封死,这样江水就无法倒灌入城;当城内水位高于贡江水位时,就可以借助积水的力量将水窗冲开,城内积水随之排入贡江。

由于两条沟的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二字,“纵横纡析,或伏或见”,故名福寿沟。排水沟的宽度在0.6到1米,高度在1.8到2米,全场12.6公里,人可以在里面直立行走,便于维护。在博物馆内你还可以在一段已经挖掘的福寿沟遗址上走一走,感受古人的智慧。

已运营了近千年的福寿沟,至今仍在默默守护着赣州老城,它也是国内唯一至今仍在使用的古代城市排水系统

福寿沟博物馆内部 | ©视觉中国

魏家大院

走出博物馆,先别急着离开,你往博物馆旁边瞧一瞧,就会看到一座古朴的大院,这便是魏家大院。

初进大院门口,似乎一会就能逛完,但走进去一时半会还走不出来,因为从外部看大院虽然是个整体,内部却是相对独立又曲折相连,院落错落有致,回廊曲折,甚至还带有一个精美的小花园。

魏家大院 | ©江西风景独好

大院始建于嘉庆年间,定型于民国初年,已有200年历史,横跨了三条街,有住宅5栋,厨房、马房、杂物间各1栋,祠堂1座、谷仓2座、旧式学校1座,形成了完整的城市家族民居体系。

魏家大院建筑均为砖木结构,采用水磨青砖的封火山墙,用材考究,木构精雕细刻,集精美的“三雕一塑”(砖雕、木雕、石雕和灰塑)于一体,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魏家大院的建成不是一代人的功劳,而是多代努力的成果,他们吃苦耐劳、崇文重教,更是早早明白了“唯有读书高”。客家的先民从中原南迁,在南方扎根繁衍生息,今日赣州市的客家人口占95%以上,“客家摇篮”名不虚传。

魏家大院 | ©视觉中国

晚餐:醋果子炒大肠、客家酿豆腐、宁都三杯鸡

赣州东邻福建、南毗广东、西接湖南,“一城接四省”的地理位置也给赣州菜带来了无辣不欢之外的更多风味,这里推荐几道菜,客官可以一试。

醋果子炒大肠也叫“炒东坡”,这名字一听就知道苏东坡给赣州“带货”了,这道菜朴实无华,喜欢吃猪大肠的你定要来一碗,新鲜的猪大肠加上本地的酸菜(也就是醋果子)爆炒而成,既保留了大肠的口感,又增添了一份酸辣。

醋果子炒大肠 | ©章贡发布

客家酿豆腐是客家菜榜单前三的存在,虽然当年它不过是饺子的“平替”,客家先民来到多雨少麦的南方,要吃上一口饺子的难度就大大提高了。于是,客家人创造性地把饺子馅酿入豆腐里面,便有了这道“客家酿豆腐”。

客家酿豆腐

宁都三杯鸡也是当地一道十分出名的菜肴,因为烹制时只用米酒、山茶油、酱油这三杯佐料,所以叫三杯鸡。制作三杯鸡一定要用砂钵才能保证火候,先旺火再文火,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选用宁都的三黄鸡。

宁都三杯鸡 | ©江西风景独好

吃过晚饭,可以往宋朝不夜城走走,看看夜景消消食。

第二天

早餐:拌粉+肉饼汤

今日第一餐可以体验一下赣州人的标配早餐:拌粉+肉饼汤,不消多长时间,吃饱喝足就可以开始走街串“灶儿巷”了。

灶儿巷,是宋代赣州六街之一的阴街,毗邻明清新兴的商业街南市街,是城东进入城区最近的道路之一,也是赣州保留下来的众多历史文化街巷的一个典型代表。

灶儿巷在明代被称作姜家巷,清朝初期有很多衙役住在这条巷子里,而衙役统一穿的制服是黑色,叫皂色,所以有人把他们叫做皂役,他们住的地方就叫做"皂儿巷",后来谐音就演变成了"灶儿巷"。

灶儿巷 | ©江西赣州文旅

灶儿巷全长270米,巷道呈“S”型,建筑风格包括赣南客家建筑、赣中天井式建筑、徽式建筑以及西洋式建筑等流派,体现出老赣州城市建筑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巷中遗存有书院、宾馆、店铺、作坊、客栈、寺院和钱庄等古建筑。

如今的灶儿巷已不复昔日繁华,建筑安静地坐落着,还有居民住在那儿,有缘的话你还可以遇到一只漂亮的橘猫,它有点粘人,还会朝你翻肚皮。

灶儿巷的小主人

古城墙

离开灶儿巷,请往建春门走,去看看真正的宋代风貌——现存全长3664米的赣州宋城墙,它诞生于北宋时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北宋砖砌石城墙。

走古城墙还有一个保留项目。就是找城墙上的铭文砖,看各个年代的砖头叠在一起,触摸砖上的铭文仿佛可以跨越时空与当时的工匠对话。

贡江江畔的建春门 | ©图虫:黄杨军

站在城墙上远眺,你可以看到一座长约400米的浮桥,这是由100多只小舟板,并束之以缆绳相联而成的浮桥。

浮桥连接着贡水两岸,桥边还有生活在船上的渔民,他们以捕鱼为生,以船为家,船边还晾着鱼干;还有行人骑着自行车悠哉地从桥的那头而来,桥的尽头是卖小吃的商贩,人间烟火气十足。

贡江上架起的浮桥 | ©图虫:黄杨军

从浮桥走回城墙,沿着城墙继续走还可以登上八境台,看江水奔涌交汇。再往前一些,可登郁孤台,感受一番辛弃疾笔下“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的意境。

午餐:信丰萝卜饺

客家先民真的很爱饺子,因为这道菜也跟“饺子”脱不开干系。没有面粉的困境还在,想吃的饺子的心也在,于是这款以红薯粉为皮,信丰的白萝卜为主馅的萝卜饺就诞生了。

刚从蒸笼出炉的饺皮润滑、柔软透亮,吃起来又格外有劲道,萝卜鲜美多汁中和了肉馅的油腻,完美!对了,宁都肉丸也要一试,Q弹的肉丸配上饺子一口一个根本停不下来。

信丰萝卜饺 | ©信丰文旅

通天岩

通天岩石窟开凿于唐朝,兴盛于北宋,共保存石龛279座,石刻造像359尊,宋代至民国的摩崖题刻128品,这些石刻造像均为佛像,造像形态各异,雕工精湛,保存完好,被誉为“江南第一石窟”

石窟群在长江流域往南并不常见,中国的石窟寺艺术出现和成熟都是在黄河流域,到唐末五代才发展到长江流域,唐代后期北方居民大量地南迁,才带来了石窟造像艺术。

通天岩的唐宋石龛造像群 | ©江西赣州文旅

宋代的阳孝本与苏轼也曾到此一游,心学创始人王阳明更是在这里结庐讲学,在此讲学过程中,王阳明开始揭示其心学思想的重要命题——致良知,如今通天岩石壁上那些摩崖石刻,真实地记录者历代文人墨客来过的痕迹。

通天岩上文人墨客留下的词句 | ©视觉中国

赣州的景点集中度很高,特种兵日行两万步也可走马观花看完,但赣州的风景如赣江水,绿色的江水看似无波无澜,实则水流汹涌。

历史不仅藏在诗句、古建筑里,还通过那一道道菜代代相传,需要一一细细品味,日子悠长,走慢点又何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