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画艺术风格的品鉴论文
水彩画艺术风格的品鉴论文
水彩画以其独特的透明性和色彩表现力,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从18世纪英国风景画的兴起,到当代中国水彩画的民族特色形成,水彩画经历了从抒情到现实主义,再到现代主义的发展历程。本文将为您梳理水彩画艺术风格的演变脉络,品鉴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水彩画的历史发展与风格形成
水彩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从抒情水彩画到现实主义水彩画,写实水彩画再到现实主义水彩画的两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水彩画的创作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都与其所处的历史背景有着相对应的关系。在抒情水彩画的发展过程中,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虽然提高了生产力,但也导致大量的工人失业,人们对现实生活愈发不满意,这些内容反映到艺术中,既表现出一种逃避,也表现出一种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抒情水彩画用鲜明的色彩表达出人们对这个世界的强烈愤慨,也表达出了对人性的追逐和向往。在艺术抒情主义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更多恢宏的历史节奏,成为了艺术情怀的先驱者。比如,盖思斯巴勒在水彩画发展的初期,人们还处在对技巧和内涵的探讨之时,他就早已经独树一帜,在风景画方面开辟了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尤其是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类社会发展现状的不满,都通过反差式的手法体现在了其作品之中,深深地震撼了人们的内心,也成为了当时整个欧洲最杰出的风景画家之一。其次,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的兴盛,现实主义题材的讽刺画成为了主流,如果说抒情者是“默默承受”,那么讽刺者就是“主动暴露”,直截了当地表达出内心的不满,也因此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其中就包括人们对资本主义的认识。
水彩画的风格内涵与时代主题
如果说资本主义时代的水彩画充满了对艺术的追求的话,那么随着资本主义的精神实质被不断揭示以及精神世界的不断下滑,人们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不断的冲突中难以避免地走向深渊,整个人类社会的精神世界在一步一步地堕落。这种内在的实质性要求尤其表现在艺术层面的追求和刺激上,艺术家似乎与这个时代是格格不入的,因为艺术家的思想和感受是最为敏锐的,这就让艺术家不得不拿起思想和艺术的武器来抨击和战斗。因此,这段时期的作品内容和实质多是在与整个社会思潮进行搏斗,最终也让艺术媒体和艺术性能不断消失。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水彩画一直都保持着这种战斗性,在风景艺术语言中抨击着工业革命以来的各种事件、人物以及各种题材,罗兰森就是这批“斗士中的斗士”,是真正以水彩画作武器的战士,他犀利的画风最终把水彩画带入了一个历史新时期。作为一个商人的儿子,想象力和幽默感成了他艺术创作的基石,成为其幽默的历史源泉,这不仅是一个画家的世界,更是一个艺术的真实变革,他用无声无息的艺术内涵狠狠地抨击了这个毫无尊严感的时代。随后,写实风景画和现代主义风景画随着历史的发展也不断壮大,尤其是写实风景画中的约翰康斯特布尔对大自然不加丝毫虚饰的描述,其对自然界真实描述升华了人们对写实主义风景画的认识,也为后期的印象派铺平了道路。康斯特布尔被称为开创英国风景画新时代的巨人,也是开创世界水彩风景画的先驱,对后世艺术家的影响广泛而深远。除此以外,还有现代主义欧洲大陆的弗朗西斯霍奇金斯等,都在时代的发展中创作出了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当我们回过头来看待这些作品的时候,要把它们与那个时代结合才能够真正感受到艺术的纯粹魅力和独特精神。
当代中国水彩画的风格与品鉴
说到当代中国水彩画的风格和内容,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古元和哈定的水彩画《松花江畔》和《上海九曲桥》,这两幅作品是我们品鉴水彩画和研究水彩画的经典案例和范式。从这两幅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水彩画的透明性。所谓的透明性,就是与传统的水墨画十分近似的一种特征,吸收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精髓,并结合西方水彩画的根基和重点,不断提升水彩画的创作技法,比如光泽与不渗透、原料与纸张的色彩,这些内容更加适合表现朦胧的感受和艺术交杂的美妙。其次是将水的作用发挥到极致,通过不断调和水与画的内在联系和关系,在视觉上达到一种新的境界。水的使用非常关键,水色的意蕴在水彩画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多一份太浓、少一分太淡的情况都是水彩的根本性内容,这也是当代水彩画的真实特点与内涵要求。蒋跃、柳毅、王维新、关维兴等水彩画家对水彩画进行了系统性的品鉴和研究,才能够从中总结到当代中国水彩画的艺术风格,即我们独有的民族特色。这些特色包含了多元风格,展现出中国水彩画的真正风貌,比如在上文中提到的这些内容,从上海九曲图中就可以看出水彩画的这些特点。但是其中的建筑、人物、树木等大量采用了具有强覆盖性的颜色,具有不透明的特点,这明显与西方水彩画特点不相符,表现出一种类似于西方油画的艺术风格特征,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这些水彩画的风格品鉴的形成,也初步体现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时代精神和个人风格的“中国水彩画”风貌。
参考文献:
[1]李一纯.当代艺术环境下水彩画艺术语言[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4:33.
[2]王树银.中西方水彩画艺术的审美比较[J].美术教育研究,2014:23.
[3]闻斌.水彩画家艺术风格的形成[J].文艺研究,2015:8.
[4]王雪峰.水彩画艺术语言与中国水彩画发展[J].艺术科技,20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