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有科学依据吗?真相竟然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有科学依据吗?真相竟然是……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qdfuer.com/news/2024-10-3/6676.html

随着国庆假期的到来,不少长辈开始提醒“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这句流传已久的养生谚语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应该如何正确理解和应用?让我们跟随青岛妇儿医院中医儿科专家,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句民间预防疾病的谚语,是指在初春天气逐渐转暖时不要急于脱掉棉衣,适当“捂”一点;不要在初秋刚开始变冷时就穿上棉衣,适当“冻”一点,这对于身体健康是有好处的。

虽然“春捂秋冻”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在日常生活中切不可盲目遵行,需因时因人制宜。

因时制宜

如果遇到平和之年,气候变化、季节交替符合阴阳渐消渐长的规律,此时可以适当地进行“春捂秋冻”,但如果遇到岁气不和之年,气候多变,这时就要灵活处理。

因人制宜

对于阳热偏胜体质的人来说,平时怕热多汗、性急易怒,容易出现口腔溃疡、大便干结等症状,春季应当适时减衣,不宜再捂;而对于阴寒偏胜体质的人来说,平时畏寒喜暖、经常手脚冰凉、精神倦怠嗜睡、大便稀溏,秋季应及时添衣,谨防伤冻。

儿童如何“春捂秋冻”?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中,抵抗力尚不完善,对气候变化较敏感,在季节交替之时,一旦气温骤降,容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因此:

  • 在春季寒潮来临或初秋气温骤降时,要及时添衣保暖;
  • 相反,春季温度较高或初秋伏暑未过,则适当减衣,防伤燥火。

儿童秋季保健小贴士

随时间推移,天气渐渐转凉,尤其在国庆节假期期间或出现降温,青岛妇儿医院中医科儿科专家提醒家长,儿童秋季保健可遵照以下几点:

养肺健脾,守好“门户”

对于儿童来说,肺脾之气最为重要,但儿童肺脏娇嫩,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

因此,在秋季要注重养肺阴、健脾气,防止秋燥伤肺。建议调整孩子睡眠规律,顺应秋季昼渐短夜渐长的规律,适当延长睡眠时间,促进生长发育,在保证充分休息的同时,鼓励孩子多运动。

另外,还要注意防御秋天的风寒之邪和燥邪。要守护好孩子的两个“门户”:

  • 一个在头、颈部、后头背部以及腹部,天气转凉时要及时添衣做好保暖;
  • 另一个是鼻腔和咽喉,要多喝水、多吃蔬菜,保持鼻咽湿润。

这几个部位不能“冻”

  • 一是头部。
  • 二是腹部。
  • 三是脚。

饮食调护“养阴防燥”为主

秋季干燥,容易伤肺,因此,饮食上应注意滋阴润肺,可以多吃银耳、甘蔗、梨、藕、菠菜、豆浆、鸭蛋、蜂蜜等。饮食还要讲究“少辛增酸”,少吃如葱、姜、蒜、辣椒等辛辣刺激食物,多吃如苹果、石榴、葡萄、柚子、柠檬、山楂等酸味食物。

秋季当令小药膳

苓术百合粥

  • 材料:茯苓15克,山药30克,麸炒白术15克,砂仁6克,粳米250克,百合10克。
  • 做法:将茯苓、山药、白术、砂仁、百合洗净,加适量水,先浸泡30分钟,大火煮沸后文火熬煮30分钟,去渣留汁,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起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清水,小火熬煮成粥。
  • 功效:健脾和胃、润肺养阴。

冰糖鸭蛋羹

  • 材料:鸭蛋2-3个,冰糖适量。
  • 做法:先将冰糖用温水溶化,然后将鸭蛋打入装冰糖水的碗内,调匀,再隔水蒸15分钟左右,即可食用。
  • 功效:适用于肺热咳嗽、久嗽、咽炎、咽干痛、口渴、干呕、大便干结者。脾胃虚寒、泄泻者忌食用。

本文原文来自青岛妇儿医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