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给药不迷茫,选择合适的给药方法,获得可靠实验数据
小鼠给药不迷茫,选择合适的给药方法,获得可靠实验数据
在小鼠模型研究中,给药方式的选择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的给药方式不仅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代谢途径,还可能对动物的行为和生理状态产生不同的影响。实验动物的给药方式有:经口给药法、注射给药法、滴鼻给药、经皮给药、脊髓腔内给药、脑内给药、直肠内给药、关节腔内给药等多种给药方式。
给药方式
经口给药
① 口服给药
通常通过将液体或固体溶解在水中并放入喂食器中进行。当然也可以直接将固体颗粒混合到食物里面。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化合物和制剂,并且很容易操作。一般适用于对动物疾病的防治或与食物有关的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制备。
② 灌胃给药
借助器械(灌胃针)将药物直接灌入动物胃内;
药物循环途径:
食管→胃→小肠→小肠毛细血管(吸收入血)→空回肠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肝门静脉→肝→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的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固定小鼠:
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鼠耳和颈部皮肤,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其背部皮肤和尾部,使其头、颈和身体在一条直线;若第一次抓取时不得当,一定要放开重抓,以免影响后续操作;
进针:
右手持注射器(1ml的注射器配灌胃针头),从一侧嘴角进针,轻压舌根,轻轻向前推,进入食管后会感觉有个刺空感,缓慢推进,一般当针插入小鼠3~4cm,即灌胃针的3/4时即可注射;
注意: 若感到阻力或动物挣扎比较厉害时,说明插错位置,应马上停止进针或将针拔出;待动物恢复平静后,再次尝试。
注射给药
① 腹腔注射
将药物注入动物胃肠道浆膜以外、腹膜以内的注射方式。
01
将大小鼠保定成一直线,小鼠头部低于尾部,有助于脏器像头部转移。
02
酒精棉球逆毛生长方向消毒大小鼠腹部进针部位。
03
持注射器,刺入大小鼠腹部,缓慢以45°左右进针至腹腔,进针深度小于1cm,进针的感受为落空感,回抽无尿液或血液。
04
缓缓推入药液,保证所有药物进入大小鼠腹腔内。
注意确认大小鼠进针位置:
腹中线和倒数第二对乳头交点的左侧或右侧,通常选择小鼠右侧进针,右侧腹部为小肠,不易扎到实质性脏器。
药物循环途径:
肠系膜上静脉→肝门静脉→肝→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的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化合物给药后不经胃肠道吸收,故腹腔给药方式不存在胃肠道首过代谢但仍然存在肝脏首过代谢,损耗较灌胃小。
② 皮下注射
01
将大小鼠保定,用左手拇指与食指弯曲处捏住大小鼠头颈部及背部皮肤,掌心和后掌部位将小鼠固定。
02
酒精棉球消毒左手拇指及食指捏住部位。
03
右手持针平行小鼠身体刺入头颈部皮肤,针头左右摆动可摆动为已进入皮下部位,回抽无血液,可缓缓将药液推入皮下,拇指和食指间可感受注射部位隆起。
注意:出针后可按压针刺部位,防止药物外漏和促进药物吸收
③ 尾静脉注射
01
准备好吸取药液的注射器备用,将大小鼠侧放入固定器中,鼠尾从固定筒后小孔拉出。
02
小鼠尾巴拉直,找到一侧静脉位置,用75%酒精棉球反复擦拭大小鼠静脉使其静脉扩张明显。
03
进针时左手食指和拇指固定住大小鼠的尾巴,让大小鼠的尾巴在经过拇指后向下弯曲,进针位置为尾巴弯曲上方。
04
注射时正常药液会随着静脉血管前进,顺畅流入。
05
出针时立即干棉球按压针刺部位数秒,直至不出血,按压时将大小鼠从固定器中拿出,尾巴提高止血。
注意:大小鼠固定时,一定注意固定盖小孔透出大小鼠鼻孔,如无可能会导致大小鼠窒息死亡。
注射时,针头尽量与静脉平行,针头斜切口朝上缓缓进针,推注的过程应该没有明显阻力,血管也不会鼓起肿胀,如有表示未打入药液。
④脑内给药:
脑内给药属于立体定位注射,脑定位注射时用脑立体定位仪来固定头部,利用颅骨外标志确定颅骨内核团的位置,以便在非暴露下对其进行定向的刺激、破坏、注射药物等。可用于帕金森疾病、癫痫、脑内肿瘤等动物模型建立。
| 滴鼻给药:
给药时将药物慢慢滴到小鼠鼻孔上,待小鼠吸入鼻腔(注意药剂会消失在鼻孔里),每次药液应无菌且量不多,重复多次直到所需的量完成为止。在造哮喘与肺动脉高压等模型时常用到鼻滴作为给药途径。
| 经皮给药:
是无创性的,通过皮肤将药物输送到体内,具有便利性和低排斥率。经皮给药的药物可缓慢进入循环,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 ,还可以提高生物利用度。
| 脊髓腔内给药:
类似一个小手术,是指将药物注入脊椎间蛛网膜下腔内,主要用于腺相关病毒 (AAV) 注射和恢复脊髓损伤。
| 直肠内给药:
经过肛门将药物送入直肠,直肠内给药可通过肠黏膜吸收,不经肝脏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直肠内给药较大,多用于动物结肠炎造模。
| 关节腔内给药:
可以直接将高浓度的治疗药物输送到关节间隙,通常用于治疗各种肌肉骨骼疾病,例如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
根据实验目的选择
药物实验大体可以分为药效实验、药代实验、毒性实验和毒代实验等。
| 药效实验
在设计药效实验时,需要紧密参照计划临床应用的给药方式,并结合药物预期治疗的适应症。
例如,静脉和腹腔注射由于其快速吸收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处理紧急情况。
| 药代实验
当考虑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时,给药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若研究的是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则应选择动物灌胃给药的方式;若研究的是腹腔给药的生物利用度,则应直接采用腹腔给药。
| 毒性实验
在毒性实验,特别是急性毒性实验中,给药途径的选择对药物暴露量和吸收速率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可能导致化合物毒性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毒性评估中,必须充分考虑不同给药途径可能带来的差异。
在选择给药方式时,需全面考虑药物的溶解性、稳定性和毒性。有时,实验目的所偏好的给药方式可能受限于药物特性,如药物难溶于注射液或口服易伤胃肠道,故需灵活调整。
根据药物的性质、实验的目的、动物的健康状态以及操作的可行性合理选择和实施给药方式是确保实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的关键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