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近地轨道到底能容纳多少颗卫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近地轨道到底能容纳多少颗卫星?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4898859?from=category_0

近地轨道到底能容纳多少颗卫星?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从赛迪研究院提出的6万颗到马斯克的"完全无需担心",各种说法不一而足。本文将从轨道高度、倾角等参数出发,通过严谨的推导和计算,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

为什么近地轨道能容纳的卫星数量是有限的?

轨道的主要参数就是轨道高度和轨道倾角(其他参数对本问题无影响)。在理想情况下(球形重力场、真空、无其他作用力),这两个参数并不会发生变化。如果轨道一直不变的话,卫星自身的体积相对广袤的空间来说不值一提,倒也不需要考虑卫星安全性了。然而现实中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着轨道,使之发生“漂移”。轨道漂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地球重力场不均匀、大气阻力、太阳光压、太阳风与地磁场、其他天体引力摄动等。然而不管多么复杂的影响,其影响都可以归结为倾角或高度的变化,而它们的变化就会将卫星置于一个不确定的区域之中:具有一定长宽高的“盒子”中,这个区域就要比卫星自身大的多了。关于这个盒子的大小,以及应该乘以多大的安全系数,众说纷纭,标准不一。从最稳妥的角度考虑,取近地轨道最大人造物体——国际空间站最新的避让准则,那么就是一个25×25×1km大的盒子。

NASA称之为“披萨盒”

开始推导!

  1. 首先考察高度。近地轨道指的是地球为中心,轨道高度在300-2000公里之间,偏心率小于0.25的轨道。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先假设轨道均为正圆,就可以将近地空间分为1700个离散的壳层;

  2. 考察单个球壳内不同倾角情况。让我们先考虑极限情况:如果其中一条轨道上已经布满了卫星,那么与其同壳层的其他倾角的轨道也不再可用,因为即使其他轨道只有一颗卫星,在两轨道交点也必会相撞;如果有两条轨道,各自布置一半就是极限,刚好能够交替运行;以此类推,随着倾角越来越多,卫星的运动情况也趋于复杂,然而为了保证它们能够“交错”地开,球壳内能容纳的卫星最大数量始终与单条轨道相等。所以我们可以将问题简化为同一轨道平面的问题,现在我们得到了1700个圆环;(圆环只是在计算数量时与球壳等效,当我们我们考察具体的干涉问题时,仍需要从球壳的角度,如果只考察一个圆环,理论上来说卫星不会互相干涉。不过这部分工作已经包含在那个“披萨盒”中了,所以我们只需要放心算下去就好了)

  3.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计算:

平均周长(1150+6731)×π,约25000km

总长度(总可用空间)1700×25000k=42.5Gm

可容纳卫星数42.5G÷25k,约2M,即两百万!

  1. 修正与结论:

回顾推导过程,我们会发现,轨道均为正圆的假设减少了卫星之间的干涉、会使得结果偏大;而国际空间站的“盒子”必然远大于“星链”之类低轨互联网星座卫星的“盒子”(疑似有消息称其底面为5×5km),而它们才会是太空中的主力,又使得结果偏小;此外还有一个更复杂的情况:变轨,这会使得卫星穿过壳层,将我们好不容易简化后的二维问题重新变成三维;与之类似的是飞机起飞降落时的空域管控问题,然而速度数百米每秒的飞机和数千米每秒的卫星,毕竟不能简单类比,对于这些问题做定量分析,并不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

然而从数量级的角度,我们可以简单将影响因素变为数量级增减,那么结果就是十万量级(10-100万)。目前已经提交申请的巨型星座,其总数大概已有15万颗,(从这个角度来看,6万颗也肯定是不可能的)虽然不至于寸土必争,但显然近地空间也称得上重要资源、数量有限。

结语

所以毕竟可以比较保险的说,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上,运行超过十万颗卫星是完全可行的,只要我们能够保证信息的及时获取。这就要求现有的太空交通管理体系(好像并没有)做出深刻改变,通过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全球性机制协调各方关系,确保属于全人类的太空,不会被少数集团置于险境,甚至于我们暂时丧失前往更远处的机会。

可能就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世界之上会有一张由数十万个节点编制而成的网,为我们带来更加美好繁荣或是动荡不安的未来。这取决于我们的选择,然而那个最美好的未来实在是美不胜收,所以我会相信它,并期待我们在那里相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