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园霸凌岂能大度
对校园霸凌岂能大度
近日,山西晋中灵石县发生一起校园霸凌事件,一名一年级女童被多名同学欺负致伤。事件引发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校园霸凌问题的深入思考。
近日,山西晋中灵石县一年级女童遭遇校园霸凌,口含鲜血向父母哭诉被人欺负想退学。经医生检查,女童门牙脱位,建议拔除。女童父亲发布视频表示,导致女儿受伤的7名同学,在家长的陪同下向女儿道歉,不计划追究学校跟相关部门的责任,也没有要任何经济赔偿。
此事件引发广泛社会关注和热议,许多网友对女童父亲的态度表示不解甚至愤怒。
确实,校园霸凌不是小事,不仅仅是涉事各方的私人恩怨,还是事关学生教育、校园管理、惩治违法的大事,岂能用所谓人情世故的“大度”轻轻放过。霸凌行为已导致女童身体受伤、心灵受创。如果简单一句对不起就“私了”,结果可能适得其反,不仅没有让霸凌者认识到严重性,会让他们产生“后果不严重,代价很轻”的错误认知,反而助长了校园霸凌的歪风。对待校园霸凌决不能止于道歉,必须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才能真正杜绝校园霸凌再次上演。
近年来,校园霸凌报道屡见不鲜,甚至有从打骂到故意伤害升级的倾向。除了与青少年个人心理不成熟,道德素质不高,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等有关外,相关法律、家庭、校园、社会等同样存在缺位,仍有不少努力可做。
就拿目前的相关法律来说,在对责任年龄的界定、追责范围的限制、违法者的惩戒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不足。尤其是相较于保护欺凌者,对被欺凌者权益的保护还需更充分。有法律界人士就指出,对于校园欺凌事件,要及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作出处理与跟进,应细化处理机制等相关条款,为校园撑起法律的保护伞。
而对欺凌者家庭而言,加强教育不是走过场,道歉也不是走形式。一方面要找出孩子霸凌的“病根”,及时引导和纠偏,使其发自内心的认识到错误所在,才能有反思、会改正。另一方面家长也要反思是否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足够的关注,尤其是对其心理、性格的不良倾向,要及时交心、正确教育。
当然,要遏制校园霸凌,学校要负起更大责任。学生进了校园,学校就是监护人,应当负责孩子的安全,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环境。在日常管理和教育中,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法治教育和反对霸凌行为的宣传和教育,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法制意识,让他们明白霸凌行为的严重性和恶劣影响,对霸凌行为勇敢说不,大胆反映。
同时,学校也要时刻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多留意学生的一些异常行为,发现霸凌的苗头要及时掐断,并同步向家长反馈,共同干预。尤其是面对霸凌行为,学校不能因为担心上级问责、学校声誉、绩效考核等因素就充当“和事佬”,淡化处理。而是应该拿出严惩的态度和手腕,让学生不敢再犯,同时审视管理漏洞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本文原文来自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