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激光治疗:原理、分类与方法详解
青光眼激光治疗:原理、分类与方法详解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激光治疗已成为青光眼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青光眼的激光治疗方法,包括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激光小梁成形术和睫状体光凝术等。
青光眼的激光治疗原理
激光治疗青光眼主要利用了激光的三种效应:
光热效应:激光特制靶组织在吸收了激光能量后局部升温,使组织的蛋白质变性凝固,称为光凝固效应。主要用于治疗眼底病。
光化学效应:激光照射组织后,使其分子键被打断,从而达到切割组织的目的。如准分子激光行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
光电离效应:高能巨脉冲激光,瞬间照射组织后,可使组织发生电离,产生等离子体,其强大冲击波可使组织裂解,从而达到切割的目的。主要用于眼前段疾病的治疗,如虹膜造孔,晶状体后囊膜切开。
青光眼的定义与分类
青光眼是一组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根据病因不同,青光眼可分为以下几类:
- 原发性青光眼(Primary glaucoma)
- 继发性青光眼(Secondary glaucoma)
- 先天性青光眼(Congenital glaucoma)
- 混合性青光眼(Combined-mechanism glaucoma)
青光眼的激光治疗方法
第一节 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
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aser peripheral iridectomy,LPI)的目的是在虹膜的周边部通过激光切穿一个小孔,使后房水直接经此切穿孔流入前房,解除瞳孔阻滞导致的周边虹膜向前膨隆及阻塞前房角,使原来房水排出途径恢复畅通。
适应症:
- 发病机制为瞳孔阻滞的早期闭角型青光眼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前驱期、缓解期、间歇期及部分急性发作期患者
-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虹膜膨隆型,房角开放1/2以上,无视野损害者
- 葡萄膜炎、白内障手术等造成瞳孔阻滞等
激光方法:
- 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波长1064nm,曝光时间11ns,光斑30um
- 氩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热效应+电离效应
- 氩激光+Nd-YAG激光联合虹膜切除术:先用氩激光在选定部位虹膜表面光凝形成一激光斑,然后用Nd-YAG激光击穿虹膜
第二节 激光小梁成形术
激光小梁成形术(laser trabeculoplasty)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办法,主要包括氩激光小梁成形术(ALT)和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
氩激光小梁成形术(ALT):
- 原理:改善房水流出易度、增加房水流出
- 适应症:主要用于最大耐受量药物治疗失败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以及剥脱综合征和色素性青光眼患者
- 术后处理及并发症:轻微的眼痛、暂时性失明、眼压的升高、中心视力的丧失、周边虹膜前粘连(PAS)、葡萄膜炎、前房出血、角膜上皮或内皮灼伤、晕厥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
- 原理:低阈值能量的Nd:YAG激光选择性作用于色素性小梁网
- 降眼压机制:推测为激光作用下激活单核细胞转化为巨噬细胞从而吞噬小梁碎屑或通过刺激健康小梁组织形成,使房水的流出途径得以改善
- 优势:对小梁结构无凝固性损伤,可重复治疗
第三节 睫状体光凝
睫状体光凝主要用于难治性青光眼,包括药物难以控制眼压而行常规手术预后不好的青光眼。方法包括经瞳孔睫状体光凝术、眼内窥镜下激光睫状体光凝术(ECP)和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TCP)。
经瞳孔睫状体光凝术:
- 参数:氩激光功率600~1000mW,光斑50~100μm,曝光时间0.2s
-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角膜透明,瞳孔足够大可见睫状突者
总结
激光治疗青光眼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优点,已成为青光眼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同类型的青光眼需要选择不同的激光治疗方法,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本文原文来自renrendo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