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明星艺人信息为何频频遭泄露?富阳警方破获的这起大案揭开幕后真相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明星艺人信息为何频频遭泄露?富阳警方破获的这起大案揭开幕后真相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1124A06X6O00

近年来,明星艺人的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屡见不鲜。从航班信息到家庭住址,这些隐私信息的泄露不仅给当事人带来困扰,也引发了社会对个人信息安全的广泛关注。近日,富阳警方破获了一起涉及近6亿条公民信息的重大案件,揭开了非法获取和贩卖个人信息的黑色产业链。

10月29日,#于文文身份信息被倒卖#话题,引发网友关注。
于文文工作室在微博公布了公安机关出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该决定书显示,两名违法行为人李某某和魏某某通过非法途径获得于文文个人身份信息,并擅自对她的航班信息进行选座、改座等操作。
近年来,多位明星、艺人被非法曝光个人信息现象,引发网络关注。
去年年底,富阳警方破获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大案,据不完全统计,有近6亿条公民信息受到侵害,其中不仅有普通公民的个人信息,还涉及到大量明星、艺人、网红的个人信息。
始作俑者韦某,是个00后,曾是个自学编程的天才少年,被抓时,22岁还不到。
被抓时,离20岁生日还有6天
去年11月7日,富阳有人报案说,他在网上看到一条推文说可以查询各种信息,尝试后发现输入手机号或者姓名,竟然真的能查询到关联人的QQ号、微博号、快递收货地址、工作单位等隐私信息。
富阳网警调查发现,境外某平台上,有一个自动查询的“机器人”,付费后,可查询各类公民个人信息,其中还涉及到大量明星、网红的个人信息。
警方继而调查发现“机器人”的开发者是广西韦某。

去年11月23日,韦某在广西落网,警方在现场查获了手机、SD卡、硬盘等作案工具。

韦某被抓当天,离他20周岁生日还有6天。
短短半年,非法获利60多万元
韦某读高中时,对编程技术感兴趣,还掌握了黑客技术,因被发现非法入侵其他单位系统而受到处罚,被勒令退学。
退学后,韦某依然没有收手。去年4月,他在境外软件上发现有人开发制作含有个人信息的非法数据库,就想到自己设计一个对非法信息进行整合分析的程序,并同时可以实现收付费功能。
韦某联系上对方,双方一拍即合。很快,韦某编写好了程序,还设置用户门槛,比如充值100元可以使用10天,330元可以使用1个月等不同价格,1600元则可以获得永久权限。只要充值成为会员,就可以获得权限,任意查询他人包括手机号、家庭住址、家庭成员信息、社保记录等在内的个人信息。
为了快速吸引用户,韦某在编写的程序中设置了每天3次的免费查询权限,诱导尝到甜头后的网友主动充值成为付费用户。为了进一步推广引流,充值程序被推广到各类社交群和各大平台,许多人“慕名而来”,付费查询,大量公民个人信息就此被交易和泄露,其中包含大量明星艺人、网红的公民个人信息。短短半年,韦某就非法获利60多万元。
警方还抓获了帮助韦某洗钱的周某和陈某,两人也都20多岁。为了逃避打击,韦某在网上找到周某和陈某作为代收人,等网友充值后,周某他们先兑换成虚拟币后,再转给韦某,而陈某他们则可以得到5%的好处费。
有的人是好奇,有的是别有企图
富阳区公安分局网安大队民警说,此案中,韦某利用智能软件贩卖普通公民的个人信息,还将触角伸向了网红和明星等公众人物,也因为公众人物由于其较高的知名度,个人信息一旦被泄露,会成为人肉搜索的对象,遭受严重的隐私侵犯和网络暴力。
“有的人是纯粹好奇,去查询别人的隐私信息,有的是别用企图,查询个人信息后进行再度贩卖,还有的在获取明星信息后,篡改艺人行程等其他违法行为。”
近年来,媒体多次报道过明星、艺人等个人信息被盗用后,遭遇骚扰短信电话,或被恶意预定、取消、更改航班,影响工作及行程。
现在,如果无需托运行李,那通过网上办理登机手续、提前预订座位并将登机牌打印出来,届时直接通过安检登机,可以大量节省时间。
一旦艺人身份证号码、航班信息等相关信息泄露,“私生饭”就可以通过擅自帮艺人值机,或者在艺人值机后擅自帮艺人调整座位,达到坐在艺人身旁的目的。
这些年,尽管“私生饭”被强烈抵制,但“私生饭”以及“私生行为”一直都存在。艺人个人隐私信息无时无刻不处在地下交易市场中,艺人的行踪和演出、航班信息、下榻酒店,手机号甚至游戏账号等信息,都可以买到。
富阳区公安分局网安大队有关负责人说,这一案件,不仅揭露了藏于网络中的网暴、人肉搜索、“开盲盒”等行为的恶劣影响,也警示那些企图利用网络进行非法获利的不法分子,不论公众人物还是普通公民,个人信息都不能被肆意侵犯、买卖。
网警提醒
1、平时,大家要妥善保管个人身份信息,不随意丢弃包含有关个人身份信息的物品或材料。比如网购快递地址,可以写得含糊点,不用写详细的门牌号等。
2、下载使用App时,要注意授权权限,不经常使用的App,记得及时删除。
3、接到能提供自己精准信息的陌生电话、邮件时,要提高警惕,不要泄露个人银行卡等信息。
4、个人信息遭泄露后,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