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绒绒的王企鹅宝宝真的是猕猴桃的亲戚?
毛绒绒的王企鹅宝宝真的是猕猴桃的亲戚?
在南极的冰雪世界中,有一种企鹅因其独特的外观和生活习性而备受关注——这就是王企鹅。它们不仅外形酷似大号猕猴桃,还拥有在数十万只企鹅中辨识配偶的独特能力。然而,这个物种正面临着全球变暖带来的严峻挑战。
王企鹅的特征
王企鹅(学名:Aptenodytes patagonicus)是企鹅目企鹅科王企鹅属的鸟类,又名国王企鹅。它们的身高约为95厘米,嘴巴细长,胸骨具有发达的龙骨突起,前肢发育成鳍,脚上带有蹼,羽毛呈鳞片状且排列致密,尾巴上的羽毛较短。头部、喙部和脖子等部位呈橘色,外形与帝企鹅相似,但身材比帝企鹅略苗条。
与帝企鹅的区别
虽然名字上一个称“帝”,一个称“王”,但其实两者并不是同一个物种。乍一看,王企鹅与帝企鹅没太大区别。但仔细观察,王企鹅的颈部下方的桔色羽毛更为鲜艳,面积更大,使其在企鹅群中更具辨识度。帝企鹅的体型也比王企鹅大一些。其实两种企鹅的幼崽差别更大,帝企鹅的幼崽像一个灰色的毛球,而王企鹅的幼崽更像是一个大号的猕猴桃。
王企鹅主要分布在南极辅合带,生活在极地冷水和北部温水交汇的地区。它们的栖息地遍布南极大陆及其附近岛屿,以及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南端的众多群岛上。但帝企鹅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主要生活于南极洲以及附近的海洋中。这样看它们两个也不太可能见面。
繁殖与生存
王企鹅在南纬66-77度之间南极大陆的冰上繁殖。其产卵期是从11月开始,在相对温暖的夏天孵化,使小企鹅在冬天来到之前就能在海边自由来回。王企鹅的小宝宝们在亚南极岛屿安全地度过冬天。在低的荒野地上繁殖,每次产卵一枚,大小为7×10厘米左右,重300多克,孵化期约为54天。在孵卵期的企鹅会不吃不喝,直到家庭里的另一名出海捕鱼的王企鹅回来换班,回来接替孵化宝宝的任务。
但是眼下又遇到了个大麻烦,那就是如何从这几十万只企鹅堆里找到自己的老婆,这茫茫鹅海的该怎么办?总不能重新找一个吧。不过幸运的是,这种王企鹅有一种神奇的本领,就是它能在这几十万只企鹅的呼喊声中识别过滤出自己配偶的声音。
等到历经千辛万苦找到配偶的企鹅爸爸回来,企鹅妈妈也结束了漫长的等待。最终夫妻俩开始交接企鹅蛋,剩下的时间将由企鹅爸爸来完成孵化。雌性已经半个月没进食,她将跟随其他企鹅外出捕猎。
经过54天的孵化,企鹅宝宝来到了这个世间。小王企鹅在成长过程中会长出一身温暖的褐色的无可挑剔的羽毛,还长出了一层厚厚的脂肪,远远看上去就像一只长腿的大猕猴桃。厚实的羽毛和脂肪能保证在未来数月的冬季里可以保暖。它们在冬季会拥挤地一起,等待上岸的父母偶尔来喂养它们。到来年春天,雏鸟开始长成成鸟的羽毛,并准备继续自己的生活道路。小王企鹅通常需要10-13个月才能长大。这使得成鸟只能隔一年才能繁殖。亲鸟在下次繁殖前开始换羽,持续35-40天,在这期间不进食。3-4月准备开始繁殖。
生存威胁
除了海洋中威胁企鹅种族的海豹,虎鲸等天敌外。陆上的海燕,贼鸥也是王企鹅幼崽的主要威胁。研究人员发现,一只成年王企鹅每天需要花4个小时,啄2000次来犯的入侵者 。所幸王企鹅的家长们都非常团结,谁家的孩子让贼鸥盯上了大伙儿也都不会袖手旁观。
然而,王企鹅的生存受到了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严重威胁。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导致栖息地附近的食物锐减,觅食的范围减小,给王企鹅的生存带来了巨大挑战。
气候异常将严重减少王企鹅数量:2015年10月28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的一项研究指出,了解海洋顶级捕食者对突然变化的气候会作出怎样的反应,有助于预测它们未来将如何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在极端气候年份中,南极幅合带的南移会让王企鹅觅食之旅的平均距离增加1倍,而来年克罗泽群岛繁殖的王企鹅数量会下降34%。对未来气候情景的预测显示,南极幅合带可能会进一步向南移,对于该地区会潜水的捕食者造成严重潜在威胁。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只要人类共同努力,相信我们可以保护好这一与南极冰雪同在的生物宝库,让王企鹅在南极大陆的冰雪世界中继续繁衍生息,成为南极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