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到底会“吃”掉多少电?
AI到底会“吃”掉多少电?
AI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能源消耗,这引发了人们对其可持续性的担忧。近日,《知识分子·科学四十人》系列座谈邀请多位专家,就AI与能源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专家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AI能耗现状、未来发展趋势以及AI与能源的协同作用,为解决这一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科学四十人》系列座谈现场(左起:杨富强、李勇、陈云霁、丁肇豪、张永平)
AI能耗现状与未来趋势
关于AI的能耗,一篇广为流传的报道称,ChatGPT 每日耗电量或超 50 万千瓦时,相当于1.7万个美国家庭的能耗。还有研究估算,在最糟糕的场景下,未来谷歌AI的能耗将与像爱尔兰这样的国家相当。然而另一方面,也有观点认为媒体和大众选择性关注估算结论较为夸张的研究,并将对AI能耗的担忧视为社会对新技术惯有的反应。
专家观点
李勇:AI与能源的深度融合
李勇教授来自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他指出,虽然AI目前在社会能源消耗中占比不大,但预计在未来十到二十年,这个比例可能会提高到40-50%。他认为,为了实现节能,需要将能量更好地服务于能力的产生,这就需要打通能量和信息之间的联系。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城市科学与计算研究中心负责人李勇
陈云霁:AI能耗的未来挑战
陈云霁教授来自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他提出了一个关于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不等式:AI杀手级应用大于大模型,大模型大于算力,算力又大于电力。他预测,十年后,人工智能深入到实体经济和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杀手级应用非常普遍。随着应用数量的增长,对电力的需求将远远超过现在。人工智能应用目前主要局限于数字空间,但如果它们进一步渗透到工厂、家庭、医疗和农业等社会各个方面,电力消耗的占比可能不再是1.6%,而是16%甚至更多。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丁肇豪
丁肇豪:算力与电力的协同
丁肇豪教授来自华北电力大学新能源电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他提出了“算电协同”的概念。从算力角度来看,研究如何让算力基础设施更多地利用新能源,尤其是那些波动性的可再生能源。从电力系统的角度来看,探讨如何让AI基础设施的电力负荷跟随电力系统的需要而调整。
张永平:清洁电力的未来
张永平来自能源基金会,他指出,数据中心的能耗涵盖了芯片、IT设备、空调制冷、备用柴油发电机、不间断电源等多个方面。目前,数据中心的能效已经相对较高,领先的数据中心的PUE指标已经接近1.1,这意味着进一步提高能效的难度很大。但他也强调,不能因为高耗能就抑制数据中心的发展。
能源基金会清洁电力项目主任张永平
AI能耗的解决方案
专家们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包括:
- 算力与电力的协同调度:通过智能调度算力,决定何时进行计算,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电网的负担。
- 专用芯片的发展:为特定的大模型、手机或AR/VR设备等定制专用芯片,可能成为在工艺节点不变的情况下降低能耗的重要手段。
- 绿色能源的利用:将数据中心迁移到可再生能源丰富的地区,如西北地区,这样可以减少电网传输的需求,使得用电需求与清洁电力供给更加接近,用电成本更低,也助力可再生能源就地利用。
结语
AI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能源消耗,这引发了人们对其可持续性的担忧。然而,正如专家们所指出的,AI虽然增加了能源消耗,但它也能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利用新能源,比如风能和太阳能。这实际上是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我们有望实现AI与能源的和谐共生,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原文来自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