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向洋:技术扩展人类能力,而非取代人类
沈向洋:技术扩展人类能力,而非取代人类
在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开幕式上,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发表了题为《大模型时代的创新与思考》的主旨演讲。他深入探讨了开源社区的力量、大模型技术的最新进展以及人机关系的未来发展方向。
2月22日上午,在上海西岸大剧院举行的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开幕式上,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发表题为《大模型时代的创新与思考》主旨演讲。
沈向洋指出,开源社区在大模型时代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以DeepSeek为例,强调开源可以让更多人基于优秀模型进行创新,推动技术进步。从技术进步的角度看,开源并非新事物,但其蓬勃发展始于互联网的出现后。互联网极大增强了全球合作开源的能力。此外,也可以从商业选择的角度理解开源。纵观2023年到2024年不同公司开发的模型在企业实际使用中的比例,市场份额从高到低的大模型中,开、闭源策略各不相同,与其市场份额没有明显关联。因此他认为,开源和闭源不是对立的商业模式,开源还是全球合作的重要领域,中国是开源研究的受益者,现在也是国际开源社区的贡献者。
在大模型技术方面,沈向洋指出,研究焦点已从GPT模式转向Reasoner模式。GPT模式主要通过数据驱动来预测“下一个 token”,而Reasoner模式则更注重任务完成,允许反复试错和修正,更接近人类的“慢思考”。这种新模式已在视觉推理等领域得到应用。沈向洋特别强调了开源数据的重要性,呼吁开源社区贡献更多数据,以推动技术进步。
对于人机关系的未来发展方向,沈向洋认为,未来最大的机会在于人和机器的交互。他指出,智能增强(IA)是指通过技术扩展人类的能力,帮助人们更高效地完成任务,而不是取代人类。他倾向于把人机关系定义为“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并呼吁关注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