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铜仁白水贡米:自然馈赠,品质生活
贵州铜仁白水贡米:自然馈赠,品质生活
贵州省铜仁市,地处中国西南腹地,自然风光别具一格,人文历史底蕴深厚。这里孕育出的白水贡米,不仅是一粒米,更是自然与人文的结晶。
历史渊源
早在嘉靖年间(公元1548年),皇帝派遣使者“南巡”时,便发现了白水大米。该米粒圆润饱满,色泽晶莹剔透,口感醇厚甘甜,自那时起,白水大米便被选为贡品,每年向皇宫进献,从而赢得了“白水贡米”的美誉。
自然优势
白水贡米的主产地之一是铜仁碧江区的滑石乡,海拔大约在240至800米之间,地势相对平坦,土壤类型丰富。境内多条河流穿行其中,因实施河长制,水质优良,灌溉条件优越。同时,滑石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100—14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长,昼夜温差大,利于水稻营养物质的积累。
种植技术
白水贡米选用玉针香品种,其种植过程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每年水稻收割结束后,当地人会将秸秆全部还田深翻,提前犁耙,精细整地。在4月上中旬开始进行晒种、选种、消毒、浸种到催芽等一系列育秧准备工作。插秧一般在5月10至20日进行,采用人工或机械插秧,合理稀植,确保秧苗插直、插匀、插满。
田间管理同样至关重要,通过科学的水分管理和合理施肥,让水稻生长得更加健壮。肥料的使用严格遵循相关准则,确保前期早追施,中稳不疯长,后健不早衰。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综合全面地进行防控。冬耕晒田不仅能改善土壤性状,还能冻死越冬虫卵。同时,合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推广应用振频式杀虫灯,以菌治虫等生物防治方法。每年10月上旬,稻谷成熟,选晴天适时收获,随后进行晾晒和干燥入仓。
经济影响
白水贡米作为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其品牌影响力正逐步扩大,不仅仅带动农户创收,更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白水贡米坚持设施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的发展路径,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加强产品质量监管,不断提升加工工艺,确保每一粒米都达到高标准。对于当地人来说白水贡米,不仅作为农产品,更是铜仁人民勤劳与智慧的体现,是自然对这片土地的慷慨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