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假”与“医疗期”不能划等号,待遇标准和计算方式需知!
“病假”与“医疗期”不能划等号,待遇标准和计算方式需知!
导读:病假与医疗期是职场人常见的两个概念,但很多人并不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本文通过一个真实案例,详细解释了病假与医疗期的不同,并提供了具体的待遇标准和计算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员工患病休假,可以享受一定期限的医疗期,但病假并不等同于医疗期,员工患病并不必然导致须“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且要求公司给予医疗期。
案例分析
2023年8月15日,大壮就医后,提交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腰部软组织损伤,建议休息3天)向公司请了病假。2023年9月1日,甲公司通知大壮,决定不再续签劳动合同。次日,大壮再次去医院就诊,并向公司提交了诊断证明(腰椎间盘突出,建议休一月)请假一月。2023年9月30日,双方劳动合同到期,未再续签。
其后,大壮以甲公司在其医疗期内违法终止劳动合同为由,申请劳动仲裁,索要赔偿金21560元、加班费13422元、未休年休假工资2588元。仲裁委裁决甲公司支付大壮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9600元,驳回了大壮的其他请求。大壮不服,诉至法院。
法院经审理认为
依据诊断结果、医疗花费、治疗情况、请假经过来看,大壮的病情非严重到需要长时间停止工作治病休息的程度,因大壮未能进一步提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的其他证据,其请假一个月没有合理性及必要性,不应认定为需要适用医疗期。双方劳动合同到期后,甲公司不再与大壮续签,属于合法行使用工自主权,无须支付赔偿金,只需按规支付经济补偿金。最终判决与仲裁委一致。
待遇标准及计算方式
病假
病假是员工患病或非因公负伤,需要休息治疗时,向公司申请休息的假期,没有固定的时间段,所需康复的时间越长,需要请假的时间可能就越长。公司应当按照不低于本人标准工资的60%支付员工病假工资,但不得低于最低基本工资的80%。病假工资的计算方式各地大都一致,上海市略有不同,具体计算方法先按病休时间(以6个月)为标准划分,再按职工连续工龄划档:
向上滑动阅览
1、职工患病连续休假在6个月内,支付休假工资
①连续工龄不满2年的,按本人工资的60%计发;
②连续工龄满2年不满4年的,按本人工资70%计发;
③连续工龄满4年不满6年的,按本人工资的80%计发;
④连续工龄满6年不满8年的,按本人工资的90%计发;
⑤连续工龄满8年及以上的,按本人工资的100%计发。
2、职工患病休假超过6个月的,支付救济费
①连续工龄不满1年的,按本人工资的40%计发;
②连续工龄满1年不满3年的,按本人工资的50%计发;
③连续工龄满3年及以上的,按本人工资的60%计发。
医疗期
医疗期是对病假员工的特殊保护,并非治疗疾病所需的时间,而是指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一般为较重疾病)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企业不得随意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法定时限,期限长短与劳动者工作年限相关。
医疗期从病休第一天开始累计计算,以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对某些患特殊疾病(如癌症、精神病、瘫痪等)的职工,在24个月内尚不能痊愈的,经公司和当地劳动部门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医疗期。
向上滑动阅览
1、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2、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职工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内,公司须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医疗期满后,能从事原工作的,应当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不能从事原工作,也无法胜任调岗安排的,公司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员工或者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员工非因工致残或经专业认定患有难以治疗的疾病,医疗期满,参照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进行劳动能力鉴定,被鉴定为1—4级的退岗,解除劳动关系,并办理退休、退职手续,享受退休、退职待遇;5—10级的,公司按规支付经济补偿金和医疗补助费(一般不低于职工本人六个月工资,患重病不低于9个月工资,绝症不低于12个月工资),即可解除劳动合同。
公司应对策略
公司在处理员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的问题,要更加规范化、程序化。医疗期内不得解除劳动合同,是指不得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医疗期满、不能胜任工作、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第四十一条(经济性裁员)解除劳动合同,当员工有第三十九条规定情形的过错行为,或者有严重违反诚实信用原则、严重违反职业道德情形的,还是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
总之,公司需注意区分病假与医疗期,留存好病休员工提交的病假证明材料,按规处理病休员工的工资待遇等问题。针对病休员工医疗期满后未返岗的情况,要履行应尽义务,及时送达返岗通告,告知返岗时间,对不能从事原岗位的员工进行调岗约定,并阐明若员工还是无法履行工作,即要按规解除劳动合同。另外,为防止弄虚作假的行为,还可以在规章制度中对虚假病休的行为进行具体规制,让单方解除权的操作空间更大。
注:文中人名为化名,引用案件信息来自张店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