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还是“利”?离婚了,高额彩礼能退吗?
“礼”还是“利”?离婚了,高额彩礼能退吗?
近年来,"高额彩礼"和"天价彩礼"引发的婚恋纠纷日益增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高额彩礼不仅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还可能导致婚姻关系的破裂。那么,在婚姻关系破裂后,高额彩礼到底该不该退还?又该如何退还?本文通过三个真实案例,为您详细解读彩礼返还的相关法律问题。
案例一:吴先生与李女士的离婚纠纷
吴先生与李女士是陕西安康旬阳市某小镇的村民,2020年两人经媒人介绍确立恋爱关系,2022年10月登记结婚并举办婚礼。按照当地习俗,吴先生分多次给付李女士及李女士亲属红包现金,女方则准备了价值一万元左右的家具作为嫁妆。
据旬阳市人民法院赵湾人民法庭庭长刘磊介绍,当地习俗是女方到男方家看家庭情况,男方需按习俗给付"看家费用"。吴先生共给付11万元现金,加上婚前赠予的三金及其他礼金,截至举办婚礼前,共计花费20余万元。然而,吴先生家境并不宽裕,为筹措彩礼,他不仅向父母借款十几万元,还动用了父母多年的积蓄。
婚后一年,两人因感情不和闹离婚。法院在调解过程中,考虑到吴先生家庭经济状况,最终在2023年3月5日达成调解协议,李女士同意退还彩礼。
案例二:苏先生与杨女士的离婚纠纷
2022年3月,苏先生与杨女士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登记结婚,仅4个月后,杨女士便以感情破裂为由起诉离婚。面对离婚,苏先生虽知婚姻难以为继,但仍因投入过多而心存不甘。
苏先生为这场婚姻支付了10万元彩礼,这笔钱对他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法院审理认为,这笔彩礼超出了苏先生的经济能力,对家庭生活造成了影响,应认定为高额彩礼,理应退还。
2023年2月22日,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条之规定,法院判决杨女士返还苏先生六万五千元彩礼。
案例三:车某与王某的离婚纠纷
车某与王某相识于2021年7月,2023年3月开始,车某陆续通过微信向王某转账共计20余万元。双方结婚登记前一日,车某又为王某购买了价值52187.9元的三件首饰。2023年5月12日,双方在湖南长沙登记结婚。
然而,婚后不久,两人便因各种矛盾分居。车某起诉离婚,并要求王某返还全部彩礼。法院审理后认为,虽然双方未明确约定彩礼数额,但车某的转账和赠与均以结婚为目的,应认定为彩礼。
2023年11月,法院判决双方离婚,要求王某退还车某彩礼25万余元,并返还名牌包一个。判决后,王某未履行义务,车某申请强制执行。执行过程中,双方达成一致,以金项链作价2万元抵扣案款,加上法院冻结的存款32500元,车某当日领取案款52500元。此外,王某还退还了价值25600元的名牌包。
彩礼的本质与法律规制
彩礼作为一项沿袭千年的婚姻礼俗,其本质应为"礼"而非"利"。高额彩礼的出现,是因为忽略了彩礼中的礼节属性,转而强调其物质属性。这种现象不仅可能导致"因婚返贫",还可能成为婚姻破裂的催化剂。
为整治高额彩礼现象,我国在法律制度层面不断更新完善。从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到2023年2月1日正式施行的《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都体现了国家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西安交通大学性别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靳小怡表示,幸福的婚姻不应该寄托在彩礼身上,而是需要夫妻双方共同努力。她建议,男女双方都应建立起婚后一起奋斗的观念,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庭越来越好。
结语
婚姻,本是为合两姓之好。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是男女双方组建家庭的共同意愿,也是父母共同的心愿。但是,变味了的高价彩礼、天价彩礼,反而成为负担,甚至让一些家庭出现"一人结婚、全家负债"的局面。树婚嫁新风,除了遵规守法,更重要的,是回归本质,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
本文原文来自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