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人与野生动物频繁相遇,如何实现和谐共处?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人与野生动物频繁相遇,如何实现和谐共处?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815A09N1B00

雪豹入圈、东北虎下山、亚洲象北上,近年来,野生动物频频进入人类居住区,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一方面,人们为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出现感到惊喜,另一方面,当地群众也不免受到惊吓侵扰。如何实现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共处,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物种数量增加与保护意识提升

雪豹、东北虎、亚洲象等野生动物频频到村寨串门,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物种的数量比原来有所增加。从划定保护区、创建国家公园,到打击盗猎、科普宣传,我国在濒危物种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当前我国境内有雪豹约4500只,亚洲象约300多头。种群数量的增加势必导致物种活动范围更广,牲畜、食盐、粮食等都可能吸引这些猛兽。


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大渡岗乡,“然然家族”和“短鼻家族”野象在水塘洗澡。图片来源:新华社

野生动物频频进村,也源于全社会观念的转变。当人类不再主动伤害野生动物,对动物来说,进村入户的危险系数就大大降低了。以云南昭通大山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当地农民不仅不会伤害、驱赶越冬黑颈鹤,收获时还会留些散落的土豆、玉米给黑颈鹤当自助餐。生活条件的改善,使得破坏环境的行为减少,保护动物的行为增多,飞禽猛兽与人类的关系也逐渐从争食转向和谐共生。

保护与冲突的平衡

保护成为共识,但冲突也不能回避。虎豹进村捕食牲畜,野象连片采食粮食,鹤鹭在鱼塘大快朵颐,这些都给农户带来不小的财产损失。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因保护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农作物或者其他损失的,由当地政府给予补偿。”将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制度落到实处,是保障百姓切身利益的现实之举,也能化“要我护”为“我要护”。

近年来,云南、西藏、浙江、陕西、四川等省份探索通过保险的形式,对野生动物肇事进行赔偿,《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也将野生动物毁损风险责任纳入其中,这些都是有益的制度安排,能激发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

野生动物造成的财产损失可以通过补偿来解决,但猛兽伤人的风险如何降低甚至杜绝?现实来看,不管是增加食物源还是划定生态廊道,通过科学评估后的主动干预,让野外栖息地更适合野生动物生存繁衍,有助于减少动物往人类活动区的无序扩散。与此同时,在城镇村寨交通干线建设物理阻拦设施,人防和技防结合,也十分必要。总之,人的安全是必须守住的底线。

探索保护与发展的双赢路径

长远来看,探索出一条在保护中发展的路径,非常关键。比如,设置生态护林员岗位,引导群众通过保护动物获得基本生活保障;推动产业转型,通过生态旅游等方式让更多群众分享生态红利。云南德宏就因地制宜发展“观鸟”经济,依托犀鸟、河燕鸥等珍稀鸟类资源,当地群众做起鸟导,“狩猎人”变“护鸟人”,保护和发展实现良性互动。不管是监测雪豹种群,还是开展亚洲象研学游,创造条件让野生动物活动区域的群众不受损、多获益,才能真正绘就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画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