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捣年糕:扑面而来的年味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捣年糕:扑面而来的年味

引用
1
来源
1.
http://xpy.wzpy.cn/Article/index/aid/8682123.html

捣年糕:扑面而来的年味

俗话说“无年糕,不成年”。温州童谣《十二月令》中的“十二月,糖糕印状元”指的就是捣年糕的习俗。年糕,因谐音“年高”,寓意着一年比一年高,日子一年比一年好。过去作为新年走亲戚的礼物,年糕不但是难得的美食,更是亲朋好友之间最美好的祝福。那些并不富裕的日子里,一年中能时不时吃上年糕已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每年的腊月是乡亲们最为忙碌的时候,掸新、捣年糕、做酒、贴春联、吃年夜饭、放鞭炮……大家忙这忙那、忙里忙外,忙得欢天喜地,忙得喜气洋洋。而浓浓的年味就是从捣年糕开始的。

捣年糕是每户家庭的大事,要经过掺米、浸泡、磨粉、捣糕、压模等多道工序。

在配制大米这个环节,通常要将优质粳米和糯米按三七比例进行混合。掺和好的米先要浸泡在水里,时间不能太久亦不能过短,否则就磨不出细腻的米粉来。经过几个小时的浸泡,米吸足了水分,磨粉的时机也到了。磨粉前,浸泡过的米被放在箩筐里进行沥干。由于石磨并不是每家都有,所以借人家的石磨磨粉得预约,一家一家轮着来,因此平时一直闲置不用的石磨,年底那几天从早到晚甚至到半夜都在忙个不停。女人们会拎来清澈的井水,把石磨洗刷得干干净净。男人们则将丁字型的磨杆插上磨盘边缘一方孔内。握住磨杆,一发力,石磨便开始“嚯嚯嚯”地、有节奏地一圈圈转动起来。端坐在小凳子上的女人会将一勺勺大米从脸盆中舀出,喂入磨盘的磨眼,一圈、两圈……一会儿,洁白的米浆沿着两个磨盘之间的缝隙慢慢地流出来,在下爿磨盘周边的凹槽里汇聚。

蒸米粉时,大多数人家会把红糖撒在米粉里搅拌均匀,再裹在纱布里,放进一架上口略大、下口稍小的木制炊甑,用大火蒸制。此时,灶膛里的熊熊烈火映得满屋通红,孩子们在屋子里跑前窜后,显得异常兴奋。蒸米粉对时间和火候要求颇高,要蒸到恰到好处。待蒸到米粉飘出浓浓的香味时,大人们便拿两块湿布搭在炊甑两侧的“耳朵”上,端起炊甑,疾步走到屋外,将弥漫着蒸汽的米粉倒扣在洗净的捣臼里。

期待已久的捣年糕终于开始了。这是做年糕的最重要程序,也是年糕制作成败的关键所在。此时,孩子们往后退去,仍然是围成一个圈,观看师傅捣年糕。捣年糕是个力气活,因为石杵足足有十几斤重,只有年轻力壮的男人才能把那沉甸甸的捣杵举过肩头。只见一个男人脱掉外衣,挽起袖子,将捣杵蘸上冷水以防杵头粘住米糕,然后放到热气腾腾的捣臼里,轻揉细碾起来。再蘸水,再碾……忽然,他一声吼叫,高举捣杵,瞄准热气腾腾的糕坯落下,发出“噗”的一声。他转杵蘸水,又举,又抡。捣几下后,旁边的人就把滚烫的糕坯或转动或翻面,并不时将手打湿。举杵的人动作要稳、准、狠,翻糕坯的人出手要利索,双方必须配合默契,各司其职,容不得丝毫差错。经过捣杵的一捣再捣,糕坯越捣越韧,如此循环不知道几次,蓬松粒状的米粉渐渐融为一团,最终变成细腻又有韧性的一团,油光可鉴,“功到糕成”。此时,大人们会顺手揪扯少许年糕作为犒赏,让早已垂涎三尺的孩子们先解馋。小时候,站在氤氲的捣臼边,看着冬天头上冒汗的大人围着捣臼边转边捣,我对他们总是充满了崇拜敬畏之情。

经“千锤百炼”后的团子被搬到大案板上,进行最后一道工序——成型。师傅洗净双手,蘸些菜油,把糕坯按在刻有吉祥花纹的年糕印(木刻模子,阴刻有图案)里,用平板将其压平、压实,再反敲一下,带有牡丹、蟠桃、魁星、财神爷、状元以及麒麟、鲤鱼等各种寓意吉祥图样的年糕便出炉了。师傅们也会把糕坯揉制成大大小小的“金元宝”,也有捏成鸡、鸭、兔、鸟、猪以及鸳鸯等不同形状动物的。对孩子们而言,这些既是上好的玩具,又是难得的美味佳肴。新鲜出炉的年糕,有小小的黏性却不粘牙,软滑温润,真是一道可心可口的小点心。

年糕既可当正餐,也可作零食。它可煎可炸可烤,也可煮可蒸可炒。蒸年糕,蘸着红糖吃,香甜;炒年糕,搭配青菜、雪菜、白菜、肉丝、香菇、番茄、胡萝卜等,清香……

过去,年糕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美食,也蕴含着一个民族深刻的饮食文化,可随着岁月渐行渐远,传统手工做出来的美食日渐稀少,就连乡村也很少有人家愿意兴师动众地去捣年糕了。在这个物资日益丰富的快节奏年代里,人们图的是省事方便。如今,年糕的制作已进入快速而便捷的机器化生产,菜市场的摊位上每天都会出售新鲜的年糕,超市也一年四季摆放着各种品牌的年糕。虽然这些年糕包装精美、口味各异,可我还是觉得无法跟当年手工捣制的年糕相媲美,更是吃不出小时候的味道了。

在我的心中,捣年糕的日子是童年时期最富幸福感的。虽然经过时光的沉淀发酵,但它依然如同一幅永不褪色的画面,执著地印刻在我的记忆深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