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防心肌炎,流感疫苗来帮忙!
秋冬防心肌炎,流感疫苗来帮忙!
秋冬季节是流感高发期,而流感病毒可能引发严重的暴发性心肌炎。通过接种流感疫苗,不仅可以有效预防流感,还能降低患暴发性心肌炎的风险。此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以及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记得及时咨询医生并制定合适的疫苗接种计划,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心脏健康。
秋冬季节,心肌炎为何高发?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各大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就诊人数明显增加,其中不乏心肌炎患者。据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曾赛珍介绍,近期医院每天接诊的呼吸道疾病患儿约有500人次,甲流患儿居多,且部分患儿出现心肌损伤甚至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
心肌炎是一种心肌发生炎症而引起的心肌病,常见症状包括呼吸急促、胸痛、心律不齐、疲倦、头晕等。严重时可导致心脏泵血能力下降,引发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等并发症。据统计,每1000名因新冠住院的患者中,就有2.4至4.1人发生急性心肌炎。而流感病毒同样是引发心肌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
流感疫苗:预防心肌炎的第一道防线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包括心肌炎)最有效的方法。研究表明,流感疫苗不仅能预防流感病毒感染,还能减少感染时的病情严重程度,降低与流感相关的住院和死亡风险。
流感疫苗内含有当年度可能流行的3种或4种流感病毒株抗原,通过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来形成保护力。通常在接种后约两周可产生足够抗体,因此建议在每年10月份流感季开始前尽早接种。
流感病毒如何引发心肌炎?
流感病毒引发心肌炎的机制主要有两种:
病毒直接侵犯:病毒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心肌细胞,直接破坏心肌组织,导致炎症反应。
免疫介导损伤:病毒感染后,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在清除病毒的同时也可能对自身心肌组织造成损伤,引发心肌炎。
多数患者在病毒感染后1-3周出现心脏症状,如发热、倦怠、肌肉酸痛等前驱症状,随后可能出现心悸、胸痛、呼吸困难等心脏症状。如果发现不及时,病情可能迅速恶化,导致严重后果。
全面预防,从生活细节做起
除了接种流感疫苗,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在公共场所活动后;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均衡饮食,多喝温开水(可适量加入盐和糖补充电解质);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适度运动,增强体质。
环境防护: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在密闭空间或公共交通工具上佩戴口罩。
及时就医: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如果发现心跳异常、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警惕心肌炎的可能性。
感染后如何避免发展为心肌炎?
充分休息:感染病毒后应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一般建议至少休息半个月到一个月,重症患者则需更长时间。
合理用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等。但需注意这些药物是处方药,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监测症状: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如发现发热与心率不匹配(如体温37℃-38℃但心率达120-130次/分钟)、胸闷、喘憋、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营养支持:适当补充营养心肌的药物,如辅酶Q10、果糖二磷酸钠等,有助于促进心肌恢复。
秋冬季节是心肌炎的高发期,但通过科学预防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发病风险。特别是对于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更应重视预防工作,保护心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