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装配式建筑发展迈入新阶段:技术创新与智能建造引领行业未来
上海装配式建筑发展迈入新阶段:技术创新与智能建造引领行业未来
上海市作为全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示范城市,近年来在推动装配式建筑方面取得了优异成就。随着《上海市装配式建筑“十四五”规划》的深入实施,上海不仅在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中推广应用装配式技术,还在地下建筑领域实现了技术创新和应用突破。
据新发布的规划文件显示,上海市将继续完善装配式建筑的推进机制,健全技术标准,聚集上下游产业链,并提升产业工人及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目前,上海市装配式建筑项目面积迅速增加,技术标准和配套措施日益成熟,产业链融合度不断提高。
在地下建筑领域,上海市通过在竹园污水处理厂四期工程、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苏州河四期整治工程等项目中应用预制装配式结构和超高性能混凝土连接节点等新型建造体系,为地下建筑工程的装配式技术应用提供了宝贵经验。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表示,未来将通过专家座谈、定向征询等方式,开展装配式地下工程建设技术及应用情况调研,推动地下工程纳入装配式实施范围,探索预制桩、预制基坑围护墙等基坑和地下结构预制构件的装配率计算方案。
技术创新方面,上海市鼓励科技研发,推动新型结构体系、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探索与试点应用。在“十四五”期间,上海市将开展新型钢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研究应用,开发适用于钢结构建筑的围护体系及配套部品部件,推广高性能混凝土(UHPC)、干法连接节点等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
智能建造作为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上海市提出了借鉴先进制造业理念,推动智能建造和装配式建筑基础性、关键性技术研发与商业化应用。上海市在培育智能建造试点项目、编制智能建造应用场景技术目录的过程中,已将地下空间的勘察数据数字化采集、数字化辅助设计、智能管理工具、智能装备应用等内容纳入了技术评价体系。
总体来看,上海市在装配式建筑领域的发展态势良好,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市场培育,装配式建筑已成为推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成熟,装配式建筑有望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实现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