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明朝一代权臣严嵩:地位和权力如何得到,最终就如何失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明朝一代权臣严嵩:地位和权力如何得到,最终就如何失去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2514OD80553UFYC.html

严嵩,这位明朝历史上著名的权臣,曾位极人臣,权倾朝野。然而,这位从江西分宜走出的进士,最终却落得个家产被抄、贫病交加的凄凉下场。

1567年,被骂了多年“奸臣”之后,87岁的严嵩在老家的一处墓舍去世。

去世之前,严嵩已经被没收全部家产,他又老又病,只能依靠向别人讨食生活。去世后,严嵩既没有棺木下葬,也没有前来吊唁的人,境况凄凉,完全不像做了20多年内阁辅臣的样子。

严嵩是江西分宜人,他25岁时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予编修之职。

当时正是明孝宗弘治十八年,同一年明孝宗去世,15岁的太子朱厚照即位,是为明武宗。

明武宗聪明却行事荒唐,他宠信太监刘瑾等人,整天不理朝政,青年严嵩的仕途也不是很顺利,做了编修没多久他就生了一场大病,于是退居家乡的钤山,在那里闲居养病10年。

在这10年时间里,严嵩阅读经典、写诗作文,研习书法,尤其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后来他曾经为六必居、山海关、翰林院等多个地方题名,其书法作品是当时不可多得的珍品。

如果严嵩能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他或许会成为一位博学的读书人、一位颇有声望的书法家,而不是历史上留下骂名的朝廷重臣。

严嵩之所以能够成为朝廷重臣,留下世代骂名,其实和嘉靖有分不开的关系。

在钤山闲居几年后,1512年,严嵩被邀请到家乡附近的袁州担任总纂,负责编修《正德袁州府志》,从此逐渐回归仕途。

1521年5月,朱厚熜即位,是为明世宗,也就是嘉靖。几个月后,严嵩升任南京翰林院侍读,不久又升职为国子监祭酒。

严嵩成功地引起嘉靖的注意是在祭告显陵之时。

显陵,就是嘉靖的父亲朱祐杬的陵墓。朱祐杬本来只是明朝的一位藩王,他的封地在湖北安陆,1519年去世后以亲王的规制埋葬于湖北的松林山上,明武宗给他的谥号是“献”。

嘉靖即位后,经过和朝廷大臣艰苦卓绝的斗争,最后历经三年半的时间终于将父亲兴王朱祐杬推尊为“兴献帝”,兴王墓也改建为显陵。嘉靖还亲制《显陵碑》,将松林山改名为纯德山。

1528年,也就是嘉靖七年,时任礼部右侍郎的严嵩奉命祭告显陵。回到京城之后,严嵩对嘉靖大肆渲染祭告完成后的各种祥瑞,比如大雨立刻停止、群鸟聚集,绕飞不止等等,还向嘉靖申请把这些景象都刻录在石碑之上,以作纪念。

为了父亲的身份名号,嘉靖和大臣们奋争了好长时间,可见他对于这样的问题有多重视,他最希望看到的事情就是别人尊重他的父亲。可是当时大臣们都忙于正事,谁都没注意到嘉靖有这样强烈的心理需求,严嵩的话可算是说到了嘉靖的心坎上,所以嘉靖听到祥瑞之类的褒扬父亲的话后,十分高兴,当即奏准了严嵩的进谏。

之后严嵩一路升职,先是被提升为吏部左侍郎,不久又升任南京礼部尚书、南京吏部尚书。

1536年,严嵩到京城觐见,正赶上朝廷要修撰《宋史》,于是严嵩被留下来担任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负责《宋史》的相关工作。

严嵩留在京城,有了更多和嘉靖接触的机会,而他很快凭借自己的机警善变赢得了嘉靖的欢心。

嘉靖并不满足于将父亲封为“兴献帝”,他在位期间一直锲而不舍地致力于提升父亲的地位。1538年,有大臣揣摩嘉靖的心思,上书请求为兴献帝加庙号,嘉靖顺势而为,想追尊父亲的庙号为“睿宗”,位次在明武宗之上。

严嵩本来想和其他大臣一样劝阻嘉靖,但是在嘉靖的严威之下他马上改口,并且按照礼部尚书的职责,他马上为嘉靖做好了相关礼仪方面的准备。

在这件事上,严嵩继续发扬自己善于言辞、擅长写文章的长处,上奏有彩云出现,请嘉靖接受群臣朝贺,并马上拿出《庆云赋》、《大礼告成颂》等文章为嘉靖助兴。

一通“彩虹屁”下来,拍得嘉靖心花怒放,不久就提升严嵩为太子太保,赏赐物品的规格等同于内阁辅臣。

严嵩从此日益骄横。

综观嘉靖在位45年,他聪敏过人性格却又多疑善变,是著名的“难侍候”,而严嵩善于揣摩人心,特别会顺着嘉靖的心思说话,这是当时很多大臣都不屑于、或者说是没想到要做的事,但是严嵩却多年如一日地做到了,所以他成为嘉靖最信任的人。

严嵩擅长言辞、很会写诗作赋,他把这个长处都用在讨好嘉靖上,每次嘉靖醮祀,需要有人进献青词时,严嵩常常能及时奉上。放眼当时整个朝廷,再没有人能像严嵩那样,把青词写得完全符合嘉靖的品味。

正因为有嘉靖的高度赏识,所以严嵩很快从内阁次辅升迁为内阁首辅,把持朝廷重权长达数十年之久。

把持朝中大权、毫无底限地陷害和自己意见不合的大臣之时,严嵩可能不会想到,自己因为迎合嘉靖欢心而得到的东西,终将因为失去嘉靖的欢心而失去。

严嵩的专权激起夏言、仇鸾、沈鍊、杨继盛等人的不满,这些大臣纷纷弹劾严嵩,希望嘉靖能及时远离奸党,除掉严嵩。

可是这些人都不是严嵩的对手,在严嵩和他儿子严世蕃以及严党的联手打击下,夏言、仇鸾、沈鍊、杨继盛等人前赴后继,先后倒在了和严嵩残酷斗争的最前线。

严嵩父子的倒行逆施终于惹恼了一个人,那就是山东方士蓝道行。

嘉靖多年来一直笃信道教,蓝道行因为善于星斗预测之术而深受嘉靖宠信。和朝中大臣相比,蓝道行在嘉靖面前说话格外有分量。

有一天,蓝道行奉旨扶乩,他很快得出了“今日有奸臣奏事”的判断。恰好在此时,身为内阁首辅的严嵩进殿议事,对蓝道行深信不疑的嘉靖从此开始厌恶严嵩。

也恰恰在这段时间,御史邹应龙冒死上书,弹劾严嵩、严世蕃父子多年来的不法之事。嘉靖已经开始厌恶严嵩,于是毫不留情地下旨将严世蕃论罪处置,没收了严嵩的全部家产,把严嵩和他的孙子们都贬为平民。

严嵩专权20多年,他一向颐指气使,养尊处优,一旦失去权势,在京城没有立足之地,迫不得已他只好返回江西老家。失去了最能辅助自己的儿子,曾经簇拥在身边的群臣早就一哄而散;曾经富可敌国,如今却被查抄了全部财产,再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严嵩一无所有,贫病交加,他只能寄食于家乡的一处墓舍,艰难地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两年。

本文参考:《明史·列传196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