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九大仙草”之人参~现代之人工版园参 上篇
中华“九大仙草”之人参~现代之人工版园参 上篇
中华“九大仙草”之人参~现代之人工版园参 上篇
自古以来,人参被誉为“百草之王”。作为“东北三宝”之一,人参不仅是名贵药材,更是驰名中外的珍品。其拉丁学名Panax Ginseng,其中Panax来源于希腊语,意为“包治百病”,而Ginseng则是汉语“人参”的音译,足见东西方都认可人参的价值。
人参的名称由来
人参的名称由来已久,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记载,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一般认为,“参”字的上下结构,像天上的参宿,下部人形,人上三颗星,表示参星高照、光芒下射。也有说法认为“参”字像人参,上部像人参地上部分的三颗人参果,下部像人参的根茎,主、侧根等。
人参的种类区分
人参主要分为山参和园参两种。山参即野生人参,而园参则是栽培人参。
人参的寿命与价值
唐朝开元年间,《道藏》列出中华九大仙草,其中就包括“三两重人参”。古代十六两为一斤,折合现在的重量约为93.75克。由于野山参每年增重缓慢,要想达到三两重,至少需要200年以上的时间。因此,“千年人参”“万年人参”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用来形容其珍贵。
人参的文化内涵
在古代传说中,人参常被拟人化,被认为有灵性。由于野山参的根部肥大,常分叉,长得像人形,主干形似人头、身体,分支像人的手足,所以被称为人参。古人认为人参可以成仙、成精,因此又将其神化为“地精”。
在西洋参(花旗参)原产地,美国伊洛魁部落的语言里,人参被称为Garent-Oguen,意为“像人”。
人参的历史变迁
古代优质人参的产地最早是上党(今山西长治、黎城县一带)。《说文解字》《本草经集注》等古籍中都有记载。但由于长期采掘,上党人参在清代基本枯竭。
清代以后,优质人参的产地转移到东北长白山。但由于朝廷施行封山政策,人参变得极为珍贵,价格一度暴涨20倍。此时,西洋参开始进入国内市场,并受到慈禧太后的青睐。
如今,人参珍品的产地最著名的是东北(吉林)长白山及其支脉生长的天然野山参。
九大仙草是中华中草药的璀璨之星,但使用时一定要遵医嘱,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选择。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