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法官提醒:警惕招聘骗局,谨防求职诈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法官提醒:警惕招聘骗局,谨防求职诈骗

引用
1
来源
1.
http://news.gxnews.com.cn/staticpages/20250215/newgx67b07d09-21751762.shtml

又到一年春招季,这段时间也是劳动者换岗求职的高峰期。但在求职过程中,要警惕招聘骗局,近两年,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一系列利用招聘进行的诈骗案件中,出国务工类诈骗案件较为常见,这类案件因为犯罪分子允诺的工资较高,诈骗金额往往也较大。

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出国务工诈骗案件中,被告人唐某与200多人签订出国工作咨询服务协议、履约保证金协议书等,并收取费用,谎称六个月内安排被害人出国务工,且承诺未办成能按期退款。

经审理查明,这些公司及被告人实际上无法完成相应承诺,也没法办理相应签证。部分求职者发现无法履行合同内容时选择民事诉讼,部分求职者则选择报案。公安机关经过综合分析研判发现,被告人所在公司根本没有能力从事出国劳务服务,也没有和国外公司签订劳动合同。

这些公司反而将求职者缴纳的保证金、劳务费等费用,全部都用在公司其他经营方面以及个人生活上。涉案金额巨大,涉及200多人,未退还金额达到700余万元。

法官根据转账凭证、手机截图、微信聊天记录等证据,认定被告人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已构成合同诈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十二年,并责令向被害人退赔。

法官提示,选择出国务工的劳务机构,一定要仔细审核其资质,并向有关部门咨询相关条件,慎重选择交费。如果机构需要交纳费用,要问清楚费用的具体用途和金额。一旦发现机构可能存在虚假情况或诈骗行为,要及时保存相关证据,包括转账记录、协议、合同等书面文件,以最大限度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除了出国务工,类似的骗局还包括假招聘骗取培训费、虚构兼职岗位诈骗等,求职类诈骗手法不断演变,多呈公司化模式运作,诈骗“剧本”设计精密,求职者需保持警惕,对需要求职者“交钱”的招聘更要特别小心。

在求职类诈骗案件中,被告人数大多有十多人,甚至二十多人,他们分工明确,甚至对外与专门的引流公司合作,吸引潜在被害人。

诈骗的理由和虚假岗位类型也从单一演变为需要特殊技能的兼职岗位。被告人往往先推出相应课程,声称上课后就能获得兼职机会。

求职类诈骗被害人主要以在校学生、刚毕业的大学生和宝妈为主,经济能力相对薄弱,求职意愿强烈,但被骗后报案率不高。因为单笔诈骗金额往往在2000-5000元之间,很多被害人认为这是一个民事纠纷,所以没有主动报案。

法官提醒,要特别警惕低门槛、高收入的招聘邀约,如果这些招聘附带自费培训等条件,求职者要格外警惕。一旦发现遭遇求职诈骗,不论金额大小,求职者要及时报案。

一般的工作招聘肯定是有正规平台,即使是应聘工作,往往是不可能附加购买一定服务或者是要花钱附加条件。如果遇到这样的职位邀约,而且是要附加一定花费的时候,要特别警惕这种职位的真实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