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检查井间距规范及雨水排水系统设计要点
雨水检查井间距规范及雨水排水系统设计要点
雨水检查井是城市排水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设置对于保证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雨水检查井的间距及相关技术要求,包括雨水井踏步设置、雨水口设置、井盖设置间距以及雨水管排水面积等内容。
雨水井踏步设置
雨水井踏步的设置高度从井内管顶以上20cm开始,踏步爬梯错步布置,上下间距36cm,左右中心间距30cm。一般采用铸铁材质,也有使用包塑钢筋的情况。爬梯与爬梯的上下高度为3035cm,爬梯脚头埋入混凝土内长度为1518cm。
图1:雨水井踏步设置示意图
如果自制踏步,一般只适用于污染较少、腐蚀较低的环境。自制踏步通常选用直径大于18mm的圆钢筋。在污水井中,如果没有防腐措施,监理通常不会同意使用自制钢筋,因为其使用寿命较短,容易被腐蚀。
图2:自制踏步示意图
雨水口设置
每根雨水管可排除约200平方米的屋面雨水,其间距控制在30m以内。天沟的净断面尺寸应根据降雨量和汇水面积的大小来确定。一般建筑的天沟净宽不应小于200mm,天沟上口至分水线的距离不应小于120mm,天沟纵向坡度取0.5%~1%。
雨水管最常采用的是塑料和铸铁雨水管,其管径有50、75、100、125、150、200mm等几种规格。《屋面工程技术规范》要求,水落管直径不应小于100mm,其最大汇水面积宜小于200平米。一般经验水落管间距是12-18米。
井盖设置间距
依照国家2006年颁布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污水和雨水合流管道检查井根据管径大小不同间距不一:最小管径的间距在40米至50米一个,中等管径的间距在60米至90米,大管径间距在120米。
但是市政建设一直沿袭着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排水管道无论管径大小,其检查井间距一律不宜超过30米。在验收和移交过程中,一旦发现检查井间距超出了30米,市政管理部门会强调这会对他们今后的养护和清淤带来麻烦,有时甚至会要求补充检查井。
雨水管排水能力
一根直径75mm的雨水管可排除约200平方米的屋面雨水,其间距控制在30m以内。天沟的净断面尺寸应根据降雨量和汇水面积的大小来确定。一般建筑的天沟净宽不应小于200mm,天沟上口至分水线的距离不应小于120mm,天沟纵向坡度取0.5%~1%。
雨水立管排水面积
一根雨水立管能管30平方米的排水面积。对于四百平方米的屋面,至少需要四条110mm的下水管。农村建房时,前后都做了天沟,四百平方米屋面前后必须要做各两条110mm的下水管,如果遇下暴雨还有可能排不赢。一般排水管的间距在10米左右,具体还要看房屋实际建设情况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