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媽媽手」症狀、原因及舒緩治療方法
一文了解「媽媽手」症狀、原因及舒緩治療方法
“妈妈手”是一种常见的都市病,正式学名为狄奎凡氏症,又称为狭窄性腱鞘炎。它不仅限于家庭主妇或妈妈,任何经常过度使用手部的人都可能患上。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妈妈手”的症状、原因,并提供有效的舒缓治疗方法。
什么是“妈妈手”?
“妈妈手”的患者普遍为30到50岁的女性,而且当中有很多产后的女士,因此被称作“妈妈手”。其实这是一種在香港十分常見的都市病,正式的學名為狄奎凡氏症,又稱為狹窄性腱鞘炎,俗稱「媽媽手」。但“妈妈手”不仅限于妈妈或家庭主婦才會患上,經常過度使用手部引致勞損的人士也會患上“妈妈手”。起因通常是因為拇指的伸展和外張的動作過多或用力過度,日積月累的重複磨擦,導致手腕肌腱、滑膜等變厚,從而造成拇指手腕乏力疼痛。
“妈妈手”的常见症状
通常狭窄性腱鞘炎的症状为患者手腕靠近拇指侧边出现疼痛和肿胀,而且疼痛会延伸到前臂位置,用力或扭动手腕时更会加剧疼痛。想知道自己是否患有“妈妈手”?以下为几个较为常见的症状,可以用作参考:
- 手腕处接近拇指侧出现无法用力或持续疼痛的现象。
- 出现上肢紧绷、局部肿胀等症狀,且会向上延伸到前臂,或蔓延到拇指。
- 大拇指翘起来或拉伸拇指肌的时候感到剧烈疼痛。
- 日常进行扭动手腕的动作都会使疼痛加剧,例如:扭毛巾、写字、单手持手机、打字、使用鼠标及拿购物袋等。
你亦可以透过将拇指放在掌心握拳,手腕往下方尾指方向伸展,若手腕靠近拇指处感到痛楚,便有機會患上“妈妈手”。若有任何不适症状或疼痛,应尽快预约医生进行深入的诊断,以尽早开展治疗。
“妈妈手”的成因
医学上来说“妈妈手”并没有确切的原因,但普遍会认为“妈妈手”是因过度使用拇指、手腕等部位,造成的过度劳损和发炎。一般來說,女性患病的机率比男性高,因为女性会经常抱起婴孩及处理家務,使用拇指及手腕的机会较多,亦因怀孕导致贺尔蒙改变,滑囊、关节较鬆弛而增加拉伤机會。另外,拇指经常做出重複动作,例如長時間使用手機或平板電腦,也有机会出現以上問題。
“妈妈手”高危一族
“妈妈手”的患者并不限于女性或家庭主婦,以下的高危人士亦要小心过度使用拇指、手腕,以免造成劳损:
- 长期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
- 长期使用针织或缝纫人士
- 高尔夫球手
- 上班一族
- 餐厅捧餐员
- 髮型師
- 電競選手
“妈妈手”的舒缓方法
根据患者患处的不同情况,建议采用不同的舒缓方法来应对,以达到最有效的治疗效果。
急性阶段:
当处于发炎期,患处红肿或发热,甚至在静止或睡覺的时候仍感觉疼痛,应多休息,以及尽量避免活动拇指及手腕。患者可以用冰袋于患处冰敷15分钟,每天三次,直到患处发炎症狀舒缓。另外,可以佩戴合适的护具,以固定手腕及姆指,避免因使力而拉扯到肌腱,加重发炎情况。
慢性阶段:
急性阶段过后,可以依照脊医的指示采取合适的家居治疗。患者可以早晚将手浸泡于少于45度的暖水15分钟,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并加速新陈代谢,有助修復受損組織,緩解疼痛以及放鬆緊綳肌肉。再者,可以每天做手指运动:(1)拇指用力往尾指拉伸,维持10秒,重复十次;(2)四指将拇指包裹住,手腕往下方尾指方向弯曲,维持10秒,重复十次;(3)把橡皮筋套在指尖,然後用力張開手指,維持10秒,重複十次,持之以恆便能有效緩解“妈妈手”的痛症。
脊科治疗如何有效地治理“妈妈手”症状?
手部疼痛其实和颈椎也有关系,颈椎关节错位也可以引致手腕、手指及手臂疼痛。因此脊科治疗不单能够治疗颈椎和腰背痛症问题,更能够有效的治疗“妈妈手”。想要治疗“妈妈手”,需要视乎患者的伤势和严重程度,脊科治疗的专业脊医会为患者检查手腕、手指、前臂、肩颈及关节,以确认患者肌肉、关节及神经功能。若确定是颈椎神经受到压迫,脊医会运用技巧手法矫正错位的关节,让特定关节恢复正常活动功能,放松周边的肌肉,减轻肌腱压力,以舒缓“妈妈手”的症状。
如你有“妈妈手”的症状或有其他痛症困擾,歡迎聯絡我們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