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赏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赏析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CHS02LA0552OCED.html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创作背景

1925年,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途经长沙,创作了这首词。当时,他因积劳成疾回到湖南韶山养病,并开展农民运动。在韶山,他组织农民进行"阻进平粜"斗争,迫使大土豪开仓平粜。这一行为引起了湖南省省长赵恒惕的警觉,派兵追捕。毛泽东在乡亲们的帮助下,趁着夜色离开韶山,来到长沙。在长沙,他重游橘子洲和岳麓山,面对熟悉的景色,不禁回忆起过去的峥嵘岁月,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词句赏析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这句点明了观看大自然景色的季节和地点。站在橘子洲头,湖南长沙的橘子洲也是伟人指点江山的地方,这里有中国最大的伟人雕像,毛主席青年艺术雕像。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
一个"看"字领起了下文景色的描写,层次分明,山、天、水依次写来,感觉特别有画面感。那个鹰就感觉像战斗机一样,噌一下子就上天,鱼在水里自由自在的翱翔,写出了寒秋中国江山呈现的美丽画面和万物在寒秋里争取生存自由的斗争情景。

借景抒情,它象征着全国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象征着生气盎然、昂扬奋发、急速前进的斗争精神,表现在恶劣的环境下以斗争求自由的坚强意志。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此时的主席才32岁,提出了天地万物由谁主宰这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毛主席1913年至1918年在长沙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后来又在长沙一带开展革命工作。当年和蔡和森、何书衡等革命同学一起游览橘子洲、岳麓山一带,畅谈国家大事,探求革命真理,也曾经和许多青年战友一起在这一带进行了革命实践。如今旧地重游,独自站在橘子洲头,很自然的就引起回想,激动的情绪涌上心头。从当前形势,想到了过去沸腾的斗争生活,便借此展开气势,推开思路。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描述了当年同学们的革命气概和斗争情景。一个"恰"字领起句子,写出了当年同学和战友们的精神风貌,再从言谈、文章和对统治者的态度等几个方面展现他们的革命精神。这些描写表现出革命青年们对反动统治者极端蔑视,表现出大无畏的战斗气魄。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指出当年革命者敢于在风浪中斗争的精神,也是用问句作结。但是,和上面的设问不同,这个问句是反问,实际含义是肯定当年革命青年激流勇进、一往无前、力挽狂澜的豪迈气概。它是全词的收束,明确地回答了上面提出的问题。既是对当年老战友的怀念和激励,也是对当今革命者的教育和鞭策,号召人民发扬勇敢无畏的精神,担当起中国革命沉浮的历史责任。

阳刚的力量

中国历代都不乏写秋天景致的佳作,但是很多的作品都有些悲凉的色彩,像杜甫的《秋兴八首》,李清照的《声声慢》,刘禹锡的《秋词》,都是因秋而生悲的代表。而毛主席写的秋天叫万类霜天竞自由,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在他的眼里,整个宇宙万类都像革命者一样,激发出了无限的豪情。

所以你读完毛主席的诗词,你就会觉得很多的事那都不是事儿,都不值得一提。他总有一种力量就能支持着你从弱势走向强势。别人看到的秋是萧瑟和悲凉,主席的秋是充满生机与豪情。

他的诗词里有浪漫、有豪迈,有大气、有力量。人生得意的时候,去读一读他会让你变得更加的内敛沉练,更加的大气磅礴。人生失意的时候,更要去读一读,他能给你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让你变得乐观豁达。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