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间质瘤随访全攻略:多久查一次?必做哪些检查?
胃肠间质瘤随访全攻略:多久查一次?必做哪些检查?
随着医疗手段的发展,胃肠间质瘤(GIST)已经逐渐“慢病化”,许多患友可以实现长期稳定的疾病控制,在疾病全程管理的过程中,随访复查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有些患友表示,不知道自己应该隔多长时间去复查?复查都要查什么?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GIST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按时随访,拉起一条没有漏洞的防线
“王阿姨,身体情况不错,记得三个月后再来复查呀。”
“好的,谢谢医生啦,咱们三个月后再见!”
每位患友是不是都经历过类似的对话呢?
定期的随访复查就像是一条保护患友长期治疗获益的防线,可以使医生及时了解GIST有没有出现复发、转移;并且观察患友接受靶向治疗的疗效,判断是否发生耐药,并依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1]。不同类型的患友随访频率也不相同,根据2023版 CSCO GIST诊疗指南[2]推荐(表1):
低危原发GIST患友在手术切除后,应该:
每6月随访一次,持续5年中、高危原发GIST患友在手术切除后,应该:
3年内每3月随访一次
3~5年内每6月随访一次
5年后每年随访一次转移复发性GIST患友,应该:
每3月随访一次
表1 2023 CSCO GIST诊疗指南随访推荐[2]
就像一台正在工作的机器,只有定期检修才能更好地维护它的运转,而随访就是对身体的检修,是对治疗成果的检验,因此大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战胜GIST是一条长路,一定要谨遵医嘱,按时规律地随访复查。
知己知彼,GIST随访都包含哪些检查?
GIST患友的随访复查项目以CT为主,也包括磁共振(MRI)、X线、骨扫描、PET/CT、血药浓度监测等。
CT
可以有效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部位、内部有无血管、有无转移等情况,腹、盆腔CT是GIST患友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患友在检查前4个小时需要禁食禁水,但扫描前需要服用温水 800~1000 mL,保持肠道充盈,并取下身上的金属配饰[3]。MRI
无辐射性,适用于部分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青少年及碘剂过敏者,并且MRI对特殊部位如直肠、盆底区域或肝转移GIST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作为疑似肝转移GIST进一步检查的手段,同时,直肠GIST推荐MRI作为首选检查方法[1,2]。胸部 X 线
GIST发生肺转移的概率较低,可以一年检查一次。骨扫描
GIST发生骨转移的概率较低,因此骨扫描不作为常规的随访检查项目,患者出现骨转移相关症状时可进行检查,比如持续性的腰背疼痛、骨折等。PET/CT
不推荐用于常规随访检查,在靶向治疗早期疗效评估时可能有助于准确判断疗效[2]。伊马替尼血药浓度监测
研究显示伊马替尼药物浓度可能与疗效相关,但尚无证据证明血药浓度较低患者需要增加药物剂量[2,4]。患友在连续服用伊马替尼4周(28天)后血药浓度会趋于稳定状态,因此,连续使用伊马替尼治疗一月以上的复发转移性GIST患友可以考虑血药浓度监测。
总结
总而言之,定期的随访是帮助GIST患友保障长期生存获益的重要帮手,除了通过检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定期与医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也有助于患友更好地处理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药物副作用,增加疾病管理知识。希望每位GIST患友都能做自己人生的主人公,把生命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无惧疾病,幸福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