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氯喹治疗IgA肾病有效,但一定要注意这些事!
羟氯喹治疗IgA肾病有效,但一定要注意这些事!
IgA肾病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由易感基因和不利的外界环境共同导致的肾小球疾病。简单说来,就是有的人基因决定了他更容易出现免疫异常,在遇到不利环境(例如感染等)时,激活了他异常的免疫反应,形成了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里,导致进一步的免疫损伤,最终破坏肾小球的结构。多种免疫细胞(如B细胞、T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到了这个过程中。
而免疫抑制剂,顾名思义,可以抑制人体的免疫反应,自然也包括导致IgA肾病的异常免疫反应,因此可以用于治疗IgA肾病等肾脏疾病。
羟氯喹就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具体来说,羟氯喹可抑制B细胞的激活,抑制TNF-α、IL-6、INF-y等细胞因子产生,抑制CD4 T细胞的分化,从而减少IgA肾病免疫过度激活导致的免疫复合物沉积。
一开始羟氯喹是治疗疟疾的药物,后来它在一些风湿免疫相关疾病中的免疫抑制作用被发现,如今多项研究证实,羟氯喹具有确切的IgA肾病疗效。
例如这项随机对照试验,纳入了最优剂量RAAS抑制剂(沙坦类、普利类药物)治疗后,每天尿蛋白排泄量仍在0.75~3.5g的IgA肾病患者。
这个研究发现,使用100~200mg羟氯喹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尿蛋白水平下降了48.4%。
羟氯喹治疗2个月、4个月和6个月时,蛋白尿下降>50%的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服用安慰剂的患者。
因此,最新的IgA肾病治疗和管理专家共识推荐了羟氯喹。
但是,羟氯喹也存在一些毒副作用,因此在应用前需要仔细评估,确定患者适合使用羟氯喹时才启动治疗。
专家共识建议的是,经优化支持治疗后,比如已经吃了最大耐受剂量的沙坦类或者普利类药物,但仍存在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的量超过0.75 g)的 IgA肾病患者,可考虑给予羟氯喹治疗,但患有视网膜病变的人不能使用。
需要注意,由于羟氯喹可能会导致肾小管间质损伤加重,IgA肾病患者在使用羟氯喹治疗时需要密切监测肾功能,如肾功能恶化需要及时停用。
此外,羟氯喹具有比较明显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例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因此吃羟氯喹时,建议随餐服用,可以减少胃肠不适。
也有一些患者吃了羟氯喹后,出现了皮肤色素沉着,也就是变黑了,但控制肾病病情更加重要,此时不必停药。
患者担心比较多的是羟氯喹在眼睛方面的毒性,比如看东西模糊、视网膜病变,最严重的甚至可能失明,但总体来说,羟氯喹导致在每天吃羟氯喹的量不超过6.5 mg/kg体重情况下,发生视网膜损害的风险低。
- 例如一个6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吃羟氯喹不超过390mg的话发生视网膜病变的风险并不高,因此不用过分担心,在应用羟氯喹前做好眼底检查即可。
羟氯喹导致的眼部病变一般出现在用药5~10年以上,因此长期用药的患者,还要定期到眼科复查,检查除了基础的视力表测试、色觉检查,还需要进行视野检查以排查早期视网膜病变,眼压检查以判断是否存在青光眼等眼部疾病,以及通过裂隙灯来检查结膜、角膜、虹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等眼部结构,以判断是否结膜炎、角膜炎、白内障等眼部疾病。
出现眼部病变后,及时停药后这些病变是可逆的,但如果发现的很晚、病变进一步发展了,即使停药眼部病变仍有加重的危险。因此,一定要按照医生说的按时检查。
除了定期眼科随访之外,长期应用羟氯喹还需要注意监测以下不良反应:
慢性心脏毒性:在使用了羟氯喹的患者中,有报告心肌病导致心力衰竭的病例,所以应该监测心肌病的体征和症状,比如通过心电图检查是否有心脏传导异常,通过心脏超声检查是否有心室肥大等,如果发生了心肌病需要停药,停药后可能会恢复正常。
骨髓抑制:羟氯喹导致骨髓抑制的风险很低,但既往也有过相关的报道,因此需要定期检查血细胞计数,出现异常的话需要考虑停药。
肌肉病变:有报告在使用了羟氯喹后出现骨骼肌肌病或神经肌病的病例,所以长期吃羟氯喹的患者需要定期检查骨骼肌功能和腱反射,如果出现骨骼肌功能和腱反射降低,应该停药。停药后患者的肌病一般可以好转,但恢复如常则需要多个月。
总的来说,羟氯喹可在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IgA肾病患者的尿蛋白水平,但也具有较多毒副作用,因此在应用前医生会仔细评估患者的病情以及身体情况,来决定是否进行羟氯喹治疗。
在服药期间,特别是需要服药5年以上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以排查不良反应。
- 当然,并不是说前面讲的不良反应都会出现,而且就算出现了,早期处理得当的话也会回复。
因此对于不良反应不必过于担忧,出现了的话也不需要慌张更别擅自停药,要及时跟医生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