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900年未翻身的历史冤案
王安石变法:900年未翻身的历史冤案
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的变法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这位历史人物的命运却颇为坎坷,被后人误解为历史罪人长达900年。本文将从北宋的社会制度、经济状况和军事实力等方面,分析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探讨这位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
我们喜欢历史的人都知道,这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其实并不只是我们可以看到的现象,在其中事实上还存在一条我们看不见但隐藏其中的暗线,我们通常把这些称之为社会制度。比如我们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有奴隶社会,然后进入到封建社会等等这些。但是从国家层次来说,每一种社会制度下其实都是一直在微观的调整,不断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古代的时候,我们将之称为变法,在现代的时候我们称之为变革。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个古代变法的故事,而发动此变法的人却被后人误解为历史罪人,900年未翻身。
大家都知道这宋朝的皇帝赵匡胤,其实是夺取后周的江山,他在黄袍加身以后,汲取了五代十国乱战的教训,采取了崇文抑武的政策,同时对天下的士人进行了安抚的措施,这些都促使北宋王朝迅速从五代十国的战争废墟中迅速站了起来,整个国家又呈现出蓬勃的发展生机,人们都称宋王朝是封建历史上最繁华最富庶的一个时代。
然而这个时代却也存在着一些致命的缺陷,就是与历朝历代相比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是,宋王朝是藏富于民,而其它王朝基本上是藏富于国,因此宋王朝虽然民富,但国却不强,特别是对于武官的打压,使得权利集中在文官手里,对于维护统治其实是埋下了很大的隐患。而到了边境的问题就更严重了,我们知道这宋王朝可谓是周边民族政权最多的一个朝代了。
这些存在的问题在短时期内还可以掩盖,但随着开国创业几代皇帝的相继老去,后面上来的皇帝却一个一个只懂得安逸享乐,整个社会风气开始变得腐化堕落,朝廷需要供养的机构和人员越来越臃肿和庞大,边关却又连吃败仗,不光要称臣而且要纳贡,这使得国内老百姓的负担开始变得日益繁重起来,各种社会矛盾也开始不断激化。
宋王朝富庶的经济条件、软弱的对外政策以及孱弱的军事实力,更加刺激了民族政权的野心,毕竟来自中原王朝的白银、茶叶、丝绸,哪一样都是好东西,这些东西自己没有,只能是通过战争去逼的宋王朝给自己赔付了,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样一套社会制度已经不能扶持大宋王朝摇摇欲坠的脚步。
宋神宗上台后,这一问题已经刻不容缓,于是他开始任用那位具有创新精神的王安石,由他主导进行社会制度层面的变法,他的变法主要内容是:通过推行青苗法,既带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收入;通过全国范围内的发展水利设施,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通过分田均税,合理调节社会矛盾,并为国家增加收入;通过改革军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变法的实行,使得大宋王朝又有了旧貌换新颜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促进国家富裕、军队强盛方面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这次变法对于地主豪强来说,却是一次灾难,他们不能容忍自己的利益受到伤害,于是纷纷开始想方设法对这一变法进行抵制。特别是宋神宗死后,新皇帝上来后,任用了反对变法的司马光为丞相,新法全部被废除了。
此后历朝历代都有一种观点,认为王安石的变法过于激进,会导致社会阶层发生撕裂,会导致朝廷内部出现党争,这样下去会让北宋灭亡的更快。然而从近代以来,王安石的变法终于是得到了海外史学家以及国内史学家们的高度重视,他们认为任何一次变法都会涉及利益调整,不能因为在利益调整中有冲突和矛盾就否认变法的正确性。如果有一个强有力的皇帝推行这个变法,是完全可以行得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