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就业先行:调研揭示大学生乡村就业状况
乡村振兴,就业先行:调研揭示大学生乡村就业状况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人才振兴工作。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壮大乡村人才队伍”,进一步强调了人才培养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擘画了路线图。8月1日至8月10日,四川农业大学“职南针·outer wilds”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各自返回家乡,对已在城市或乡村就业的大学生进行深入调研,旨在了解大学生在乡村就业的真实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沃野千里,是机遇也是挑战
调研发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地区为大学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一方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另一方面,乡村地区在产业发展、创新创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展现出新的活力和机遇,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平台。其中61%的受访者表示希望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53%的受访者认为政策支持(创业资金支持、税收减免、住房补贴等)是吸引他们返乡的重要因素。可见乡村情结与政策支持是大学生乡村就业的主要考虑因素。
在乡村就业的大学生中,不少人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农业现代化、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领域发挥专长,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例如,有的大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了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餐桌的无缝对接;有的则在乡村创办旅游公司,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然而,乡村就业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乡村与城市在就业环境、岗位供需以及文化认知上存在显著差异,部分大学生在适应乡村生活和工作方面存在困难。此外,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也限制了部分行业的发展和就业岗位的创造。“乡村地区的医疗设施和服务水平相对落后,对于需要医疗保障的职场人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某软件公司产品经理采访时提到。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乡村教师 熊新泽供图
八街九陌,是稳定也是竞争
与乡村相比,城市地区在就业方面呈现出更加稳定和成熟的态势。调研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前往城市就业,主要集中在教育、医疗、金融、信息技术等行业。这些行业相对成熟,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薪资水平。同时,这些大学生更加适应城镇的生活习惯,他们会被丰富的娱乐、文化、社交等活动所吸引,可以更方便地接触到各种新鲜事物,与朋友、同事保持紧密的联系,满足社交需求。
然而,城市就业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岗位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许多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发现,想要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并不容易。他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求职者的就业观念和职业选择也会影响城市的就业竞争性。例如,一些求职者可能更倾向于选择稳定性强、福利待遇好的工作,这会导致这些岗位的竞争更加激烈。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城市软件公司产品经理 李枫供图
早在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现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乡村,成为所在的乡村带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让心中所念成为现实,努力服务乡村,努力振兴乡村。但也由于基础设施、人文环境等因素,阻碍了部分大学生走进乡村的步伐。针对大学生在乡村与城镇就业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职南针·outer wilds”社会实践团队提出了部分对策建议。一是,加强政策支持;二是,促进产业发展;三是,提高薪资待遇;四是,完善生活配套设施;五是,拓展职业发展空间;六是,加强职业培训。
总之,大学生在乡村与城镇的就业情况复杂多样,既有机遇也有挑战。通过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为大学生创造更加广阔的就业空间和发展机遇,推动他们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