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日本特大地震警报:是否真的能预测大地震临近?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日本特大地震警报:是否真的能预测大地震临近?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811A00DQ100

2024年8月,日本气象厅发布了一则令人震惊的预警:南海海槽区域在未来30年内发生8级乃至9级大地震的概率高达70%至80%。这一消息迅速引发社会关注,不仅导致日本首相取消出访行程,更让民众纷纷检查应急物资,做好撤离准备。然而,对于这场可能的"世纪大地震",地震学界的态度却异常谨慎。


上一次南海海槽地震发生在近80年前。

周四,一场看似平常的7.1级地震悄然袭击了日本南部,然而,其后续影响却远远超出了表面的平静。尽管这次地震几乎没有造成直接破坏,海啸警报也迅速得到解除,但紧接着而来的警告却前所未有,让人不得不提高警惕。

日本气象厅正式发出警示,指出“大地震”的风险正在上升。这一消息迅速传播开来,连日本首相也取消了原定的中亚峰会行程,以应对可能到来的灾害。对于许多日本人而言,这不禁让他们回想起那个从小就被反复提及的“大地震”——一场传说中的百年一遇灾难。

想象一下,最糟糕的情况下,这场地震可能夺去超过30万人的生命,一堵高达30米(相当于10层楼高)的水墙将沿着东亚国家的太平洋海岸线肆虐,这样的场景足以让人心生恐惧。然而,对于居住在东京以南横滨的Masayo Oshio来说,这份警告带来的更多是困惑而非恐慌。

“我对这个建议感到十分困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Masayo在接受采访时,在家中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她坦言:“我们都清楚地震是无法准确预测的,而且从小就被反复告知大地震总有一天会到来。但每次听到这样的警告,我都会问自己:这次是真的吗?可在我内心深处,总觉得这一切似乎并不那么真实。”

那么,这个所谓的“大事件”究竟是什么呢?它真的可以被预测吗?又是否即将发生呢?这些问题不仅困扰着Masayo,也牵动着无数日本民众的心。


南海海槽位于日本中部的骏河湾和南部九州的日干田海之间。

日本当局担心什么?

日本,这个岛国,早已习惯了与地震共舞的生活。它恰好坐落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每年大约要经历1500次地震的洗礼,这几乎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大多数地震虽轻微,仅带来些许晃动,但总有那么几次,如2011年那场震撼人心的9.0级大地震,不仅引发了滔天海啸肆虐东北海岸,更夺走了超过18000条宝贵的生命,让人至今心有余悸。

然而,令日本当局最为担忧的是,这样的灾难或许会在南部那片人口更为密集的区域重演,而一旦成真,其后果之惨烈,或将远超前例,成为一场无法想象的浩劫。

焦点聚集在南海海槽,这一日本太平洋沿岸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带。历史上,这里的地震已多次留下血泪的印记。追溯至1707年,一场由长达600公里的断裂带引发的地震,其规模之大,至今仍为日本有记录以来的第二,紧接着的富士山火山喷发,更是雪上加霜,加剧了灾难的深重。

这类被称为“巨型逆冲”的地震,仿佛自然界的定时炸弹,每隔百年左右便会蠢蠢欲动,且常以成对形式出现——上一次的双震就发生在1944年与1946年,让人不禁对下一次的临近感到忧心忡忡。

专家们发出了紧迫的警告:在未来30年内,南海海槽区域发生8级乃至9级大地震的概率高达70%至80%。这样的预测,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人难以安枕。而最坏的情况预测更是骇人听闻:数万亿的经济损失,以及可能随之而来的数十万生命消逝,其影响之深远,难以估量。


地质学家凯尔·布拉德利与朱迪思·哈伯德将这一潜在灾难形容为“‘大事件’的原始定义”,他们在周四的《地震洞察》通讯中坦言:“南海大地震的历史记录,充满了令人信服的恐惧与警示。”这份来自专业领域的忧虑,无疑为日本社会乃至全球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必须对自然灾害保持高度警惕,并提前做好充分准备,以应对可能到来的挑战。

他们真能精准预测地震吗?

东京大学地震学界的泰斗级人物,名誉教授罗伯特·盖勒先生给出了直截了当的答案:实则不然。“昨日发布的预警,其科学依据可谓微乎其微。”他向记者坦言道。

盖勒教授深谙地震之复杂,他指出,尽管地震作为一种“群集现象”已广为人知,但“要想提前分辨出某次地震是前兆震还是余震,无异于天方夜谭”。

实际上,据布拉德利和哈伯德等专家透露,仅有大约5%的地震能被视为真正的“前震”。耐人寻味的是,即便在2011年那场惊天动地的地震之前,也曾有过一场7.2级的前震,遗憾的是,它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痛定思痛,2011年之后,一套全新的预警系统应运而生,其初衷正是为了避免类似规模的灾难重演。而本周四,正是日本气象厅(JMA)首次启用这一系统向公众发出预警。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套系统虽能提醒民众做好防备,却并未下达明确的撤离指令。相反,他们更倾向于以一种平和的方式,淡化任何可能引发恐慌的巨大风险。

“近期内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确实高于往常,但这绝不意味着大地震必然会发生。”日本气象厅的声明中透露出这样的信息。

面对这样的局面,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展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他宣布取消原定的出国行程,以确保“我们的准备工作和沟通机制能够顺畅运行”。

他还不忘体贴民众情绪,坦言自己担心这样的预警会“引发公众的焦虑”,毕竟,这是日本首次发布如此级别的地震咨询。

但并非所有人都如首相般谨慎。Masayo Oshio女士就直言不讳地表示:“我觉得政府这次有点夸大其词了。”而盖勒教授更是言辞犀利,他直接批评这份地震咨询“缺乏实用价值”。


2011年的一场大地震造成18000多人死亡。

那为何还要发布这样的警报呢?

这套系统设计的精妙之处,在于它既能发出紧急警报,也能根据情况发布较低级别的预警。而周四的这次,正是一次郑重其事的警报,它告诫人们需提前为可能的撤离做好准备。

有趣的是,这一警报似乎真的触动了民众的心弦。即便是在这个早已习惯了手机上各类警报频发的国家里,“南海海槽”这一潜在威胁与“大潮”的叠加效应,还是让不少人停下了手中的忙碌,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当我看到那条公告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检查家里的应急物资,确保我们已做好万全准备。毕竟,我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这样系统地检查了,”Masayo Oshio女士坦诚地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这股警觉之风,也迅速吹遍了太平洋沿岸的每一个角落。在周四那场7.1级地震震中附近的宫崎县日南地区,官员们正紧锣密鼓地检查那些已经开放的疏散避难所,确保它们能够随时接纳需要庇护的民众。而据共同社报道,截至周五上午,在日本西部的高知县,更是有10个市町村迅速响应,开设了至少75个疏散避难所,为可能到来的灾害做好了充分准备。

东京电力公司控股公司与中部电力公司的合资企业——热电厂运营商Jera Co.,也立即进入了紧急戒备状态。他们不仅重新确认了与燃料运输船的通信线路,还制定了详细的码头疏散预案,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而有序地采取行动。

而在高知县的黑潮镇,老年居民及其他弱势群体更是被特别关照,他们被温柔地劝导着自愿撤离到更加安全的地方。同时,日本西部和歌山县的官员们也与当地市政当局紧密合作,共同确认了多条疏散路线,为可能的灾害疏散做好了详尽的规划。

即便是那位对地震预测持怀疑态度的盖勒教授,也不得不承认,这次警报是一个极好的契机。“它提醒我们,无论预测的准确性如何,我们都应该做好所有应该做的常规预防措施。”他建议道,“比如,储备足够一周使用的水和罐头食品,以及准备好手电筒和电池等应急物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