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制造工艺流程及生产原材料全解析
锂电池制造工艺流程及生产原材料全解析
锂电池作为新能源领域的核心技术,其制造工艺和原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本文将详细介绍锂电池的制造工艺流程及其主要生产原材料,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重要技术。
锂电池制造工艺流程
锂电池制造工艺流程主要分为三大工段:极片制作、电芯制作和电池组装。其中,极片制作是基础,电芯制作是核心,电池组装关系到锂电池成品质量。
前段工艺:极片制造
锂电池前端工艺的主要目的是将锂电池正负极片制备完成。具体环节包括:
搅拌:将正、负极固态电池材料混合均匀后加入溶剂,通过真空搅拌机搅拌成浆状。高质量的搅拌是后续涂布、辊压工艺高质量完成的基础。
涂布和辊压:对搅拌好的浆料进行涂布和辊压处理。
分切:对涂布后的材料进行分切处理。分切过程中产生的毛刺可能在后续装配、注电解液等程序中引发安全隐患。
前段工艺设备,如搅拌机、涂布机、辊压机、分条机等,是电池制造的核心机器,其价值量占整条锂电自动化生产线的比例最高,约35%。
中段工艺:电池成型
中段工艺主要完成电池的成型,主要工艺流程包括制片、极片卷绕、模切、电芯卷绕成型和叠片成型等。占锂电池生产线价值量约30%。
目前动力锂电池的电芯制造工艺主要有卷绕和叠片两种,对应的电池结构形式主要为圆柱与方形、软包三种。圆柱和方形电池主要采用卷绕工艺生产,软包电池则主要采用叠片工艺。
后段工艺:分容化成
后段工艺主要为分容、化成、检测和包装入库四道工序,占生产线价值量约35%。其中,化成和分容是核心环节。
- 化成工艺:将注液封装后的电芯充电进行活化。
- 分容工艺:在电池活化后测试电池容量及其他电性能参数并进行分级。
化成和分容分别由化成机和分容机通常由自动化分容化成系统完成。由于电池的充放电测试周期长,因此设备的价值量最高。
Pack工艺
Pack是动力电池系统生产、设计应用的关键,是连接上游电芯生产和下游整车的应用核心环节。Pack产线相对简单,核心工序包括上料、支架粘贴、电焊、检测等工艺,核心设备为激光焊接机以及各类粘贴检测设备。
目前,各大锂电设备厂商在此领域的自动化集成布局较少,而大族激光、联赢激光等激光设备厂商由于在激光领域的绝对优势,在Pack设备领域占有率较高。
锂电池生产原材料
生产锂电池主要原材料包括钴酸锂、镍酸锂、锰酸锂、三元材料、磷酸铁锂等。锂电池生产材料构成主要有:
- 正极材料
- 负极材料
- 隔膜
- 电解液
此外还包括包装等其他部分。
目前,锂电池原材料供应充足,部分产品产能充足,竞争激烈,其市场价格不断下跌;但少部分高端产品产能不足,出现高端原材料产品价格过高的现象。
总体来看,锂电池行业依旧火热。实际上,在锂电池正极材料领域,任何微小的技术革新都有可能掀起新一轮的市场拓展,我国企业应加强对正极材料关键技术的研发攻关,取得国际领先地位,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
结语
锂电池生产工艺流程各个生产环节都与产品质量、安全性有紧密的联系,锂电池生产过程中每一环节都要从严、从细进行管理,这样才能提升锂电池产品安全性能。锂电池材料总体存在中低端产能过剩与高端产品供不应求的现状。锂电池是性能卓越的新一代绿色高能电池,已成为高新技术发展的重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