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画梅宝典!绿、腊、红、白四色梅花步骤,收藏级干货!
零基础画梅宝典!绿、腊、红、白四色梅花步骤,收藏级干货!
梅花,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精神图腾。它凌寒独放,暗香浮动,承载着中华文化中坚韧、高洁、孤傲的品格。而写意梅花,更是中国画中最具挑战性与表现力的题材之一。绿梅的清雅、腊梅的幽香、红梅的热烈、白梅的孤高,每一种色彩背后,都是一段独特的情感表达与艺术境界。本文将带您走进写意梅花的世界,从笔墨技法到意境升华,揭秘四色梅花的创作精髓,让您在笔走龙蛇间,感受梅花的灵魂与风骨。
素材来源:《国画名家大范本 梅菊篇》,马鸿达著,吉林美术出版社 2011年出版。
一、绿梅画法
步骤一:用中号兼毫笔笔肚含淡墨笔尖蘸浓墨,卧侧锋起笔从下向右上画一段粗干,再从左侧画一主枝向左上取势拉起小枝,使画面分割平衡,然后在粗干两侧添辅枝①②,总体取势左向,添加辅枝要注意画面协调。
步骤二:用山马笔或净羊毫笔添加枝梢,注意穿插“女”字程式及前后、疏密、浓淡变化,并留出布花空隙,略干用浓墨在粗主干上点苔皴擦。
步骤三:以羊毫大白云笔调三绿加淡墨,或花青加少许藤黄,再加淡墨画花,注意花的形态和疏密,一般花苞和半干的多一些,盛开的少一些,小枝梢上密一些,粗枝干上不长花。将干时用浓墨画花萼、蕊、须、柄。
步骤四:用淡墨加汁绿再加少许赭石成淡色,饱含水分在花的局部周边点苔,略加调整并润色,最后落款钤印。
二、腊梅画法
步骤一:腊梅性腊梅科,灌木植物,它和乔木梅花不同,灌木无明显主干,花腊黄色。此幅折枝从右上起笔,向左下走势,再分枝向上,中锋画小枝,用笔要刚健又不失柔韧,半干时干上苔点。
步骤二:添枝梢和辅枝。枝梢穿插要注意前后关系和留花空隙,枝条分割画面空白的不规则形态。
步骤三:蘸藤黄调少量淡墨再点朱磦画花瓣,画花瓣过程中随时留意笔端色和水的干湿、浓淡和花形的不同朝向变化。
步骤四:墨调赭石画花萼、柄、蕊和须,在枝干上用浓墨点苔,最后用淡墨调少量赭石,饱含水分点染。
三、红梅画法
步骤一:画粗大老干宜淡墨。大号提笔蘸水,笔肚淡墨笔尖略浓墨,在下边线偏左卧锋起笔,下笔前对构图、布局及用笔做到胸中有数,用笔速度较快。没骨法画老干表现树皮粗糙起伏,用笔要有提按顿挫、轻重缓急,以显苍劲有力。树身背阴部分略浓,受光部分略淡。上端分枝处略虚,并有前后变化。
步骤二:粗干墨色半干时可用略浓墨皴擦,略加调整以增强老干的质感,接着蘸浓墨画辅枝,顺老干两边附势向上,辅枝的形态和疏密要有变化,上边两小枝横向右侧发枝,所有小枝走向有不同变化,但附和总体气势,使画面呈C形构图。
步骤三:白云笔蘸淡朱磦调曙红,笔尖点淡胭脂画梅花。在老干和枝上用浓墨点苔,梅干上的点很重要,大小不同的点增加了物象的质感和层次,并有提神醒目的效果。
四、白梅画法
步骤一:此干由左下向右上方运动取势,中间留白以备补枝用,干顶端向下弯,墨色虚淡。树身采用中偏锋勾勒皴擦,用兼毫笔中墨枯湿,用笔要有提按顿挫,线条体现树身的健韧、坚挺。
步骤二:左下处出辅枝①及上方辅枝②、辅枝③附同主干向右运动走势,画面布局有起伏节奏感,顶端有一小枝取其反势。
步骤三:中锋淡墨画花,花和花蕾要注意形态透视变化,再用浓墨点花柄、萼、蕊、须。枝干半干时用浓墨点苔。题款在左偏上方和顶上一反势小枝相呼应,对画面有平衡牵拉作用。最后用淡墨点苔以营造画面上的光影效果和调整疏密关系。
梅花范画解析
一枝横斜意趣生:此图右下发枝,主干挺拔向左上运作,另有辅枝和分枝交破,小枝纵横交叉要挺拔有力。钛白点胭脂画梅花,赭石调墨画花柄、萼和须蕊,浓墨点苔,用色纸画此梅花会感觉淡雅和秀丽。
腊珠凌寒:此横构图小品,一左一右两丛梅枝,一疏一轻,一多一少,出枝从纸面下方而起,显得空旷。黄色花朵用淡赭色纸来画显得鲜艳。
东窗疏影:淡赭墨偏侧锋画石,笔墨简洁,此石压住一角,为出枝奠定基石。右上向下疾速出枝,墨色半干时重墨点苔,三绿调墨画花。右上角两只小鸟用笔略工,和画面形成对比并增添生气。
空香数点回阳春:画梅花枝干出枝一般有主材,主材粗而明显,墨色略淡。主干上一长一枝两辅枝向上生发,第三枝为破枝,穿插在两枝中间,协调画面变化。此画左上一淡墨石崖下垂,一长枝偏左破石,一短辅枝偏右上,另一破枝枝梢布满密集花朵,和左边枝上稀疏之花形成对比,落款在左边增加画面稳定。
当笔尖的朱砂在宣纸上晕开,你画的早已不仅是梅花——绿梅的清雅是文人风骨,腊梅的幽香是岁月沉淀,红梅的热烈是民族气节,白梅的孤绝是生命觉醒。从王冕「只留清气满乾坤」到于希宁「中华遍地尽昆仑」,梅花始终是中国艺术的灵魂图腾。收藏这份技法秘笈,铺纸研墨时,愿你笔下的梅花既能「暗香浮动」,亦能「铁骨铮铮」。